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小建中汤合方 | 陈雁黎老
陈雁黎1961年见习,1963年期中实习,实录胡老门诊医案230例今选其80个案例,供读者参考。
-
-
医案明示:胡老“方证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示人以规矩,是辨证的尖端。医案无华丽的博引广据,也无教条的论经说典。唯有“有是证必用是方”“一方可以治多病”“善用合方”,疗效卓著。《伤寒论》第317条末尾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病者,即《伤寒论》目录“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六经病的证候(《伤寒例》第三,录其证候诊脉声色)。
方者,即经方之方证。“病皆与方相应”即后世“方证相应”或“方证相对”之说。也就是说,“方证辨证”正确,就可以放心“乃服之”,肯定有疗效。
医者开处方,只要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辨证上,不出大的偏差,就有一定的疗效。宋仁宗时,林亿等校《金匮要略方论・序》谓:“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如神。”即是佐证。
在230个病案中,胡老看病处方,用柴胡者约占50%,以大柴胡汤合方者约占20%。纵观古今中外(日汉方医),胡老用大柴胡汤乃炉火纯青,同学美名胡老雅号“大柴胡”,真是不虚。研读胡老医案,犹如临证见习。研读大师方证辨证,您将略知端倪。
4月3日起我们将连载“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
点击以下链接可看往期:
1、大柴胡合方(一)
2、大柴胡合方(二)
3、大柴胡合方(三)
4、大柴胡合方(四)
5、小柴胡合方(一)
6、小柴胡合方(二)
7、柴胡桂枝汤合方
8、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
9、四逆散合方
10、桂枝汤合方(一)
11、桂枝汤合方(二)
12、桂枝汤合方(三)
13、葛根加生石膏汤合方
14、半夏泻心汤合方
15、生姜、甘草泻心汤合方
01
小建中汤治脘腹疼痛
各某,女,31岁,病历号缺。
1964年7月25日初诊:近脘腹疼痛,心悸烦,舌淡,脉沉缓。
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三钱,大枣五枚,炙甘草二钱,饴糖一两半(消解)。
三付。
8月5日复诊:脘腹痛均瘥,但腰痛,睡不佳,脉沉缓。
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三钱,大枣五枚,炙甘草二钱,饴糖一两半(消解),生黄芪三钱,当归三钱。
三付。
按
《金匮要略》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附方ー一《千金》内补当归补血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付为善,令人强壮宜。
02
小建中汤加吴茱萸治胃脘痛
李某,男,35岁,病历号005846。
1963年7月29日初诊:胃脘经常疼痛,腹胀,天凉饥饿感尤为甚,脉弦微数。其为中虚且寒可知,时有恶心头晕而痛。尤属湿涌上攻之象,暂仿建中法先治其痛。
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吴茱萸三钱,饴糖一两半(消解)。
三付。
按
本案无复诊。
03
黄芪建中汤治腹痛汗出
张某,男,成人,病历号126796。
1964年7月28日初诊:服小建中汤三付后,腹未痛,但食仍不佳,据述食后汗出,汗出后即恶寒。此中气虚营卫不和之象。
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炙甘草二钱,生黄芪五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饴糖一两半(消解)。
7月31日复诊:服上药后,汗出,前后背恶寒及食欲均有好转,唯睡眠多梦扰较为严重,上方再加生牡蛎五钱、生龙骨五钱。三付。
按
腹痛、汗出、恶寒,治以黄芪建中汤。睡眠多梦扰再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王宁元 | 腹诊玄癖与岳美中老中医的延年半夏汤
方老师 | 品读《黄帝针灸甲乙经》第三回
陈雁黎老 | 胡希恕老师1963年讲课手稿——少阴病解
史欣德教授谈:
方有五味,问味选方
欢迎转发朋友圈
○
○
获取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