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黄煌 | 张仲景50味药证·厚朴

黄煌 | 张仲景50味药证厚朴
导读:
《伤寒论》114方,有名有药者113方,91味药,其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36药,2方次以上的有55药。《金匮要略》205方,有名有药者199方,156味药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62药,2方次以上的有94药。
黄煌教授《张仲景50味药证》选择临床常用且仲景叙述药证比较明确的药物50味,分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四部分重点论述药物主治。
虽说仅50味,但每味药均为常用药,只要掌握好每药的主治和常用配伍,则在临床自能演化出无数新方。
5月5日起我们将连载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

厚 朴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我国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等地均产厚朴,但以四川所产者质量为优。但湖北恩施地区所产的厚朴断面深紫色,油足,香味浓,品质尤佳,故有紫厚朴、油厚朴之名。《神农本草经》谓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伤寒论》入6方次,《金匮要略》入11方次。

1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半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七物汤、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66)。
厚朴七物汤治"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十)。
大承气汤治"腹满不减""腹满痛""腹胀不大便"。
厚朴三物汤治"痛而闭"(十),痛指腹痛,并必有胀满;闭,指便秘。
从上可见大剂量厚朴主治腹胀满。
次大量方:厚朴麻黄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大黄汤。
厚朴麻黄汤(5两)治"咳而脉浮"(七)。
枳实薤白桂枝汤(4两)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八)。
厚朴大黄汤(1尺)治"支饮胸满者"。支饮的主要表现为"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十二)。
可见厚朴尚用于胸满而咳逆者。
最简方(3味):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栀子厚朴汤。
厚朴大黄汤治"支饮胸满者"(十二)。
厚朴三物汤治"痛而闭气卡)。
小承气汤治"腹大满不通者""心下硬""下利谵语"等。
栀子厚朴汤治"伤寒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79)。
以上主治不外是胸满腹满。
加减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喘家"(18),"下之微喘"(43)。喘家,多伴有胸满,甚至腹胀。所以可以使用厚朴。

2
仲景方根

厚朴枳实:主治胸腹满痛。方如栀子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厚朴杏仁:主治咳喘而腹满便秘者。方如厚朴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厚朴枳实大黄:主治胸腹满痛而便秘者。方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大承气汤、麻子仁丸。
厚朴枳实栀子:主治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方如栀子厚朴汤。

厚朴半夏生姜:主治腹满而或咳、或呕、或咽喉不利者。方如厚朴麻黄汤治咳、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满、厚朴七物汤(加减)治腹满而呕、半夏厚朴汤治"咽中如有炙脔"(二十二)。

3
药证发挥

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腹满,即自觉腹部胀气,按之有抵抗感,如按捺橡胶气枕的感觉差不多,叩之有鼓声。嗳气或放屁以后,患者常常觉得轻松一些。《斗门方》记载,用厚朴放火上烘烤,然后蘸生姜汁再炙烤,直至焦黑研细末,调服,可以治疗心腹胀满,还能止泻和治疗反胃。《博济方》有方用厚朴、甘草、苍术、陈皮为散,和生姜红枣同煎治疗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这就是著名的平胃散。清代沈金鳖有香朴丸一方,用厚朴四钱,附子二钱,木香一钱,研末为丸,主治老人脾胃虚寒气滞腹胀,食欲不振而恶寒者。清代的温病学家在治疗一些发热性疾病过程中的胸闷腹胀,常常使用厚朴,如和黄连同用为连朴汤,与薏苡仁、杏仁、白寇仁同用为三仁汤。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介绍,他年轻时每午后3:00~7:00腹胀,后单独嚼服厚朴2克后,两天即消失。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治疗1例顽固性腹胀,自诉心下胀满,日夜有不适感,投《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方,厚朴用12克,二诊而愈(《岳美中医案》)。
胸满,即胸膈间有一种气塞满闷感,多伴有咽喉异物感,咳逆、气喘痰呜等。胸满多伴有咳喘。厚朴大黄汤(厚朴、大黄、枳实)主治"支饮胸满"。支饮是一种古病名,其主要表现为"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与现代所谓的支气管哮喘十分相似。所以,厚朴是可以治疗咳喘的。正如元代名医王好古所说,厚朴"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治疗咳喘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麻黄汤,也必用厚朴。特别是咳喘兼有腹满便秘、舌苔厚、脉实而滑等症状者,效果尤为明显。但如果咳喘而大便溏薄,冷汗淋漓,头昏眼花、心悸脐跳、脉虚浮无力者,则厚朴就不适合了。
从临床可见,胸满与腹满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两者常常同时出现。咳喘者常常腹胀而大便不通,腹胀饮食不化者又常常诱发咳喘,而导致胸满。
总之,厚朴是消胀除满药。明代《本草汇言》说得很全面:"一切饮食停滞,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肠鸣,虚吼,痰饮吐沫,胃冷呕逆,腹痛泄泻,及脾胃壮实之人偶感风寒,气实人误服参芪致成喘胀,诚为要药。"
厚朴大剂量用于治疗腹满,张仲景常用至半斤。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人参与厚朴的比例为1:8,如以一两为3克计算,则厚朴的剂量应达到24克为宜。而小剂量则用于治疗咳逆胸满、咽喉不利,量仅2~4两,方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4
常用配方

(1)厚朴24克,生姜24克,半夏24克,甘草6克,人参3克。(《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应用:适用于经过反复吐利以后的腹胀满。如慢性肠炎、慢性胃炎、中毒性肠麻痹、小儿消化不良等。
(2)厚朴15克,半夏10克,麻黄12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石膏30克,杏仁10克,小麦20克。(《金匮要略》厚朴麻黄汤)
应用:本方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花粉症等,其人多见咳喘胸满、倚息不得卧、喉中唏吼有声,腹胀、脉浮者。患者一般体质较好,舌苔较厚。
(3)厚朴9克,半夏20克,茯苓12克,苏叶6克,生姜15克。(《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应用:本方对情怀不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闷腹胀,苔腻者最有效果。现多用于咽部异物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帕金森综合征、食管憩室、食管痉挛、慢性咽炎、慢性胃炎、小儿厌食症、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
(4)厚朴6克,杏仁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应用:适用于体质虚弱的咳喘,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见患者心悸、腹胀者。
(5)栀子12克,厚朴12克,枳实12克。(《伤寒论》栀子厚朴汤)
应用:参见"栀子"条下。

5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枳朴之异而同,同异之间,枳实之所以泄满,厚朴之所以已胀者,可窥矣。二物之用,厚朴偏于外,枳实偏于内,厚朴兼能治虚,枳实惟能治实,既言之详矣。"
《药征》:"厚朴主治胸腹胀满也,旁治腹痛。厚朴脱人之元气,徒虚语。"





1、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上)

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下)
2、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芍药
3、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三甘草
4、张仲景50味药证之四大枣
5、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五麻黄
6、张仲景50味药证之六附子
7、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七乌头
8、张仲景50味药证之八干姜
9、张仲景50味药证之九生姜
10、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细辛
11、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一吴茱萸
12、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二柴胡
13、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三半夏
14、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四黄芪
15、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五白术
16、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六茯苓
17、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七猪苓
18、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八泽泻
19、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九滑石
20、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防己
21、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一葛根
22、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二栝楼根
23、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三黄连
24、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四黄芩
25、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五黄柏
26、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六栀子
27、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七大黄
28、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十八芒硝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