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沛:方证相对医案④ |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
黄仕沛 1945年出生,广东南海人。祖辈五世业医,1983年起连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
曾专攻仲景之学,独尊经方,以大剂称著,临床上擅长内、妇、儿科疾病,对中风、重症肌无力、脊髓炎等有独到疗效。
【摘要】
经方方证对应最关键、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方家的医案,最早的方证对应医案是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就是90个医案,按照仲景条文来用方的医案,所以是方证对应最早的医案。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曹颖甫的医案,还有岭南四大金刚(易巨荪、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的医案。研究《伤寒论》有很多不同派别,比如气化、五运六气等等,到临床还是离不开方证的。例如陈伯坛,他讲气化、升降的,但又不同于陈修园、黄元御,但是用起经方来还是方证,包括曹颖甫也是,曹诊一人“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后此人买舟到广东找陈伯坛,也是用炙甘草汤。所以曹氏说:“此仲景不易之法”。
——黄仕沛
7月24日起我们将连载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
辨方证之妙,更有合方并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
粤剧老艺人叶某,73岁。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008年11月左背部、项部带状疱疹,经治疗后疱疹已结痂,遗留左后顼背连臂疼痛,左偏头痛,恶风畏热,口苦,苔薄白。处以小柴胡合葛根汤,处方:柴胡24克,黄芩15克,法夏24克,党参30克,生姜3片,大枣12克,炙甘草15克,葛根60克,麻黄15克(先煎),白芍60克,桂枝12克。
3剂后来电诉疼痛已失,若常人矣。
按
带状疱疹时医常以清热解毒为理所当然,动辄以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板蓝根、大青叶等,实已离中医辨证精神。特别是疱疹已消、红肿已退,仅遗疼痛时,仍盲目以清热解毒投之,无异于贼过兴兵,徒损正气而又无补于事。于此际,黄师常辨疱疹所损之部位及现证而施药。如本例恶风畏热,偏头痛,口苦,正是小柴胡加石膏证,后项背连臂疼痛则是葛根汤之所宜也。故两方合用而竟效。
黄师弟子杨森荣问:“小柴胡汤合葛根汤,未见仲景有此法也,应如何理解?”黄师应曰:“森荣果明眼人也。《伤寒论》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惊而悸’。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少阳病虽有忌汗、吐、下之定例,但是研究《伤寒论》与研究经方应有异有同、有分有合。临床上并非一见小柴胡便是少阳病,一见用麻、桂、葛便是发汗解表”。
黄仕沛教授第一次国内系统授课
黄仕沛教授本次受邀厦门开办4日的系统课程,主题为《黄仕沛经方临床应用体系课程》,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一次华丽的学术总结。耗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整理讲稿,干货满满,让学员学完临床能够直接见效。
▲黄仕沛教授在墨尔本授课
课程介绍
8月1日上午《读伤寒,用经方,密切联系临床,还仲景本原》
按:伤寒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仲景的原意是什么?黄老师这一课,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对照仲景原文,道出其中真谛!
8月1日下午《金匮要略•中风》诸方的临床应用
按:中风是个什么病?为什么后世把中风分成真中风、类中风?从后世著述中详于类中却略于真中,甚至把真中风视为可有可无。而仲景所记载的中风方治,逐渐已被世人遺忘,究竟仲景的方治中风还有临床意义吗?请听黄老师的:《金匮要略中风》诸方的临床应用。
8月2-3日两天《桂枝汤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
按:为什么称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为什么经方医生特别看重桂枝一药?为什么黄老师说学习经方,掌握了桂枝汤及其类方便掌握了经方的门径。黄仕沛老师将用整整两天的时间,引导大家窥测端倪。
8月4日《经方在皮肤科的应用》
按:前人谓:“六经可以钤百病”经方可治外感病、可治杂病,可以治皮肤病吗?可以!请听黄老师《经方辨治皮肤病》一课,会令你开阔眼界。
8月4日《半夏厚朴汤的应用》
按:“入门闻咳嗽,医生眉头皱”。咳嗽之难治由来尚矣!《半夏厚朴汤的应用》一课,会告知你解决门诊咳嗽的60%的实效方法!
8月4日下午小结及互动
报名详情
时间:
8月1日~8月4日(4天)
地点:
厦门颐璟花园酒店
学费:
新学员4900元
(发票需交3%税费)
报名咨询:
▼
▲
可进学习群
黄仕沛 | 中年后我转向学习经方
黄仕沛 | 对话狄特马谈经方
黄仕沛 | 经方群答疑解惑(二)
黄仕沛 | 方证辨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