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德教授 |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精选 捌
2019年2月27日晚开讲啦!
文末扫码进群加入课程
面对数以十万计的中医古方(指有方名的古方),由陶御风、史欣德担任主编编写的《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是中医人的一大福音。
从近10万首方剂中,最终筛选出581首古方,其比例约为二百选一,而与之相关的5200余则治验记录又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故将书名定为《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本书汇集了经典方的古今治验实录,是中医临床医生必备的参考书之一。拥有它,就如同跟随古今名医侍诊,书中的一则则经典验案,将有助于领悟方的适应证及其运用心法,大大提高中医治病的疗效。
今日小一和大家一起品读书中的古方和经典验案。本文罗列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目前已断货
**茵陈蒿汤**
【方源记载】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又云:“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古今治验实录】
⊙中医病证医案
1.黄疸(中神琴溪医案)
2.黄疸(六角重任医案)
3.黄疸重症(静俭堂医案)
4.酒疸(陈作仁医案)
5.谷疸(刘渡舟医案)
6.经期延长(中神琴溪医案)
⊙西医病证医案
1.急性黄疸肝炎(林上卿医案)
2.荨麻疹(崛均医案)
3.荨麻疹(大塚敬节医案)
【验案展示】
3.黄疸重症(静俭堂医案)
获原辨藏患黄疸,更数医,累月不见效,发黄益甚。周身如橘子色,无光泽,带黯黑,眼中黄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黄如柏汁,吸呼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头按胸肋上,黄气不散,此证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陈蒿汤、大黄硝石汤,作大剂,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黄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痊愈。
凡察疸证之轻重,以指重按病者胸胁之骨间,放指则黄散,其迹见白,忽复如元黄色者此是轻证,易治也。至重证,则虽重按而黄色不少散,屹然不动,以此人属重证,故合茵陈蒿汤、大黄硝石汤与之,饮食用蚬为馔,尤妙。(《金匮要略今释》卷五引《静俭堂治验》)
**茵陈五苓散**
【方源记载】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黄疸病,茵陈五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分。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古今治验实录】
⊙中医病证医案
1.发热口渴,小便不利(长泽道寿医案)
2.阴黄身肿尿少(刘渡舟医案)
⊙西医病证医案
1.早期肝硬化,腹胀尿少浮肿(李介鸣医案)
2.肝硬化腹水,黄疸水肿(吴少怀医案)
3.新生儿黄疸(周慕新医案)
【验案展示】
1.阴黄身肿尿少(刘渡舟医案)
姜某,男,26岁。
久居山洼之地,又值春雨连绵,雨渍衣湿,劳而汗出,内外交杂,遂成黄疸。前医用清热利湿退黄之剂,经治月余,毫无功效,几欲不支。就诊时,黄疸指数85单位,转氨酶高达500单位。察其全身色黄而暗,面色晦滞如垢。问其二便,大便溏,日行二三次,小便甚少。全身虚浮似肿,神疲短气,无汗而身凉。视舌质淡,苔白而腻,诊脉沉迟。脉症合参,辨为寒湿阴黄之证。治宜温阳化湿退黄。疏方:
茵陈30g,茯苓15g,泽泻10g,白术15g,桂枝10g,猪苓10g,附子10g,干姜6g。
初服日进两剂,三天后诸症好转;继则日服一剂,三周痊愈。化验检查:各项指标均为正常。(《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史欣德教授古方讲用学习班
开讲啦!
主讲人:史欣德、杜新亮
主题:
1、经方临床运用方法之一——以药测证;
2、经方临床运用方法之二——以味选方;
3、多维度解析寒热相伍类经方。
``````
扫码进群加入课程
扫码入群,满400人邀请史老师,杜老师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