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接纳孩子的情绪了,为什么他还是哭个不停?
转自公众号:亲宝宝育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c5NDU2MQ==&mid=2651285351&idx=2&sn=aad777a0e9438fc13c6769836e336ea6
文 | 亲宝宝;本文由亲宝宝原创首发
在面对孩子哭闹这件事上,想必大家都已经“身经百战”了。
孩子一言不合就开哭,你平时都怎么应对的?来来来,先做一道选择题:
孩子把辛辛苦苦搭高的积木一不小心碰倒了,难过得大哭,还把积木到处乱扔,这时候你会选以下哪一种做法?
A:马上过去安慰孩子,说“没关系,积木倒了还可以再拼,宝宝不哭”
B:制止孩子的行为,告诉他“不可以乱扔积木”
C:允许孩子发泄,说“积木倒了,妈妈知道你一定很生气,想哭就哭一会儿吧,但不要乱扔积木”
上面3个选项,对应了大多数爸爸妈妈常见的做法:哄、讲道理、 共情,然而你会发现,基本都没!啥!效!果!
“屡战屡败”之后,你心里可能也嘀咕:哄孩子、讲道理没用我可以理解,但是育儿专家都提倡的共情,为啥还是没用呢?我都接纳孩子情绪了,他还是哭个不停!
不要怀疑,共情的确是个好办法,但你可能用错了方法。
共情不是简单说一句“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就行了,而是需要你具备同理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认识情绪,学会自己找答案。
想要做到真正的共情,你得走好下面这3步。
接纳孩子,允许他发泄情绪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才是最好的。
看到孩子哭,你不免会心疼、烦躁,希望他赶紧停下来。但这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阻止他哭,而是陪伴在他身边,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到底怎么了。
有的孩子生气时可能会乱扔东西、打人甚至打自己,你也不要冲动去严厉制止,尽量找一些像抱枕、纸巾这样的替代品,让他安全地发泄。
这时候如果你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但不能乱扔东西”,那在孩子看来还是在讲道理,并没有真心实意地理解他。
所以共情的第一步,你得确保自己是发自内心的接纳。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当发现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哭声由响变弱的时候,安抚的时机就到了。
共情的第二步就是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你得告诉他这很正常,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到你发自内心地理解他。
你可以紧紧抱住孩子,拍拍他的背,先帮着他冷静下来,然后说:
“积木倒了,宝宝有生气的感觉、想扔东西,这都很正常,换妈妈也会很生气,现在发泄出来是不是好多了?没关系,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描述出孩子对情绪的感受,让他知道原来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生气”,这才是把共情的第二步走到位了。
如果你觉得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有困难,在平时还可以借助绘本。像《我的情绪小怪兽》,就把抽象的情绪具像化,孩子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认识了情绪之后,你也别忘了告诉孩子,即使他发脾气了,妈妈的爱也不会变,满满的安全感是孩子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的前提。
回顾发生了什么,要怎么解决
你可能觉得,孩子不哭了这事儿就算过了,所以共情的第三步也是被忽略最多的——和孩子一起复盘并提出解决方案。
对孩子来说,发脾气是家常便饭,哭过就忘了,等到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依旧会“重蹈覆辙”。
及时和孩子复盘,是为了让他在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怎么做。
还是拿开头的搭积木举例,你可以这样和孩子复盘:
“刚刚宝宝好不容易搭起来的积木倒了,你又生气又难过,还把积木扔掉了。”(陈述事实,认识情绪)
“没关系,你有坏情绪发泄出来就好啦,而且你很厉害,自己打败了坏情绪,没有让它缠着你太久。”(回顾孩子如何平静下来的)
“现在积木又搭好啦,原来也没那么难对不对?下次再碰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再试一次,或者找妈妈帮忙。”(提出解决方案)
把孩子每一次的“情绪风暴”,转化为他学习的机会,这样他才能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作家雷布斯曾说:“孩子冲你发脾气,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帮他解决问题。”
初阶的共情或许只是“共鸣”,但高阶的共情一定是让孩子学会认识情绪、自我疏导,并且自己去找答案。
当然,共情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而是长期调理的过程,需要你每一次都耐心地引导孩子,但总有一天,孩子能学会自己擦干眼泪,重新出发。
孩子的坏情绪往往来得突然,还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哄也不是,骂也不行,让爸爸妈妈们苦不堪言。
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关心,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感受到他的情绪是被理解的,等到冷静下来,别忘记引导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你是怎么处理孩子的情绪的?来留言分享一下吧!
本文由亲宝宝育儿(ID:qbaobao6)原创首发,记录宝宝成长,权威解读育儿知识,专业剖析育儿难题,让家庭科学育儿之路走得更轻松。
点击下面名片/二维码,关注儿科黄哥黄医生,每天早上锁定这里,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医学科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