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文章正在毁掉医院医生?未必!
戳上方蓝字儿科黄哥黄医生吧
昨天一篇文章《"两会"最火提案:被"SCI"摧毁的中国医生!》刷屏了!
文中讲到,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表示,如今,发 SCI 论文是临床晋升的重要指标,而这恰恰正在「毁掉」一批年轻人。
年轻医生把精力都放在发论文上,侧重临床的精力必然少。为了尽快发文章,不少年轻医生不惜学术造假。所以,SCI 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生职称考评中一票否决的指标
许多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晋升、评先深受文章之害,“苦秦久矣”,张澍主任这段话受到许多人的点赞,这也是昨天那篇文章刷屏的原因。
医生是否应该写文章?
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需要结合情况。
在三甲医院、教学医院,尤其是北上广深,病人多,病例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棘手。这些病例既是挑战又是财富。因为有的病例在这些大医院可能是“常见病”,在基层医院可能就是罕见病。大医院的诊治经验可以给基层医院提供宝贵财富。有的疾病可能是中国特色的,可以发表在国外医学杂志,展示中国医疗水平的进展情况。这样的案例写出来未尝不可。
例如华山医院手外科《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治疗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在线发表于世界最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果将为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
对于基层医院,由于科研条件简陋,许多医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让写文章,确实赶着鸭子上架。比如,基层儿科门诊天天看感冒发热拉肚子,逼着医生写文章,就是在浪费时间了。这样,只会逼良为娼,编造文章,买卖文章,降低中国的学术水平,破坏学术诚信。
晋升不用文章考核靠什么?
经常有人提议,晋升不要用文章考核,需要看临床水平。
这个提议“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临床考核目前缺少量化指标,人为干扰因素更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如果加上文章考核,只要考核条件不要太变态,给一些年轻医生以机会,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就像高考,虽然许多人批评,但是目前没有找到比高考更公平的方法。
没有SCI文章,医生职称晋升更混乱。短期之内,晋升需要文章,很难改。晋升考核不看文章,重点、难点在基层。
医生写文章是否需要“全民皆兵”
我支持医生写文章、做科研,但是不支持医生人人写文章,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现在国内医院有个奇怪的现象 ,不顾医院大小,不管医生护士,人人都在匆匆忙忙搞文章,搞课题,焦头烂额。要求医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会看病人,会养细胞,会杀老鼠。甚至,文章、课题和医生的饭碗挂钩,这样确实走了极端。
俗话说“五个指头伸出来有长短”,医生也是这样,有的对临床比较感兴趣,逼着天天写文章,是种浪费;有的医生对科研感兴趣,逼着干临床,是种折磨。
需要结合医院的自身条件,医生的自身条件,不可霸王硬上弓。
中国医院医生做科研“经是好经,可都让歪嘴和尚念坏了”。
提 示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欢迎转发朋友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聊医学科普,聊孩子教育,聊人生感悟,做你们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