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咳记
这是年后我收到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用诙谐的文笔描述了自己在春节期间和咳嗽斗争的过程,经她同意,现分享给大家,文中用的所有方剂,我都在后面做了注解,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1、麻附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克,细辛10克,附子10克。水煎服(附子先煎1小时)。餐后服。(剂量来源于《经方使用手册》,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麻黄解表散寒、细辛祛风散寒温肺,附子补火助阳。这是比较经典的温经散寒的方子,方证主要是:发热、怕冷、无汗、身体疼痛,没精神。对于因寒而起的感冒,效果很好。
2、麻杏石甘汤:生麻黄15克,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剂量来源于《经方使用手册》,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麻黄解表散寒、杏仁降肺气、甘草补中,生石膏清肺热。这个方子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平喘,方证为:出汗、咳喘、或鼻塞、或肤痒,痰唾黏稠,面目浮肿。对于治疗热咳,效果很好,不适合寒咳。
(医案分析:麻杏石甘汤是治疗热咳的,因为方中主要是寒凉的药,可惜她没有写明喝了以后效果怎样。但是她紧跟着服用的烤生姜片,却是热性的,吃了以后咳嗽加剧,咳的连小腹都开始疼痛了,可以反推出她的咳嗽就是热咳,吃生姜片是吃反了。有的时候我们辨证不清,别着急,偶尔吃错药是很正常的,只要及时纠正反而可以用药更精准。)
3、半夏厚朴汤:半夏25克、茯苓20克,厚朴15克,干苏叶10克,生姜25克。水煎服。(剂量来源于《经方使用手册》,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半夏、厚朴降胃气,苏叶、生姜消滞散结解表,茯苓除湿健脾。这个方子有理气、化痰利咽的功效。方证主要为:咳嗽、咽喉部有异物感。
(医案分析:很多咳嗽都是由于肺气上逆引起的。而肺气上逆是因为胃气上逆,肺气没有下降的通路,就随着胃气一起向上冲,所以引起了咳嗽。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文中作者感受到的,感觉有股气往上顶,此时用降胃气的药,效果就会非常好。胃气降了,肺气有了下降的通道,自然就跟着向下去了。另外生姜和苏叶一起,有解表散滞的作用,让肺热从皮肤的毛孔中散出去,给热气一个通路)
4、水泼蛋。就是在开水里打入一个完整的荷包蛋,只要蛋清凝固后即可捞出,蛋黄是稀的药性比较好。水泼蛋主要是滋补肺阴的,对于久咳效果很好。
5、烤桔子。就是把桔子架在离火芯大概10cm的地方,不停地翻烤至微焦,或者直接放在铁锅里翻烤。然后放凉了以后吃里面的桔肉。此时桔皮就有点儿类似于陈皮了,桔络又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所以烤桔子的功效是通络、化痰、理气、消滞。
很多人都觉得感冒咳嗽是小病,如果学了中医连这点儿小病都治不好,水平就太差了。其实恰恰相反,感冒和咳嗽是最难治的常见病,因为它们的寒热变化太快了。感冒一般周期为7天,可是在这7天中,它会在身体里把六经传遍。咳嗽也是一样,说不定白天的时候还是寒咳,晚上就已经入里化热了。
所以能治好感冒和咳嗽,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有一次听一个很有名的中医儿科大夫讲座(底下都是专业大夫),她就专门讲的是治疗小儿咳嗽。而且她举的医案,几乎没有一个是用一个药方就医好的,多半都是先用2剂这个药,再用3剂那个药,不断调整的。
我个人认为,能把很严重的咳嗽,用一周时间控制住,并逐渐止咳,就是非常厉害的医生了。而事实上,很多人一旦咳嗽都好长时间好不了,就是因为没有对症及时调整用药。
中医辨证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
感谢作者提供医案。
温馨声明:亲爱的朋友们,从今年开始,为了提高每篇文章的质量,也为了留出充分的时间让继续学习,把更多更好的中医知识分享给大家,文章固定更新改为周一、三、五。周二和周四会有不定期的医案分析,或者漫画插播。所以希望你们今年可以多多投稿,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好,医案也好,写下来发给我,让更多的人分享。谢谢你们。
合作及投稿,请发至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