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妙方之太极系列方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而人之脾胃又居中焦,化生气血,滋养四方,亦如人身之一太极,故清代医家邵同珍在《医易一理》中说:“脾土黄色居中,主静藏意,为诸藏资生之本,太极也。”故古代以太极命名的方剂多与脾胃有关。1太极定痫丸
轻症方:生龙骨50g,生牡蛎50g,全蝎25g,蝉衣50g,首乌50g,生地黄30g,白芍60g,茯苓60g,天竺黄30g,胆南星30g,竹茹30g,枣仁60g,广三七30g,水蛭30g。
本方研末,每次3g,一日2~3次,以夜交藤煎水冲服。主治痫证轻症,方中竺黄、胆南星、竹茹、茯苓化痰涎,水蛭、三七祛瘀;龙骨、牡蛎、全蝎、蝉衣息风定痫;首乌、白芍、生地黄、酸枣仁、夜交藤滋阴血宁心神。
重症方:明天麻30g,枣仁30g,茯苓60g,朱砂10g,白矾60g,郁金30g,陈皮60g,法半夏60g,石菖蒲15g,竹茹100g,天竺黄30g,僵蚕30g,全蝎30g,蝉蜕50g,蜈蚣12条,钩藤60g,白芍60g,丹参100g,水蛭30g,胆南星30g,珍珠母100g。
本方研末,炼蜜为丸,每服3~6克,一日3次。治疗痫证反复发作,昏仆不省人事,手足抽搐,口流痰涎,喉中作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人。方中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竹茹、天竺黄、白矾、胆南星、石菖蒲开窍化痰;枣仁、朱砂、珍珠母安神镇痫;天麻、钩藤、白芍、全蝎、蜈蚣、僵蚕、蝉衣柔肝息风;丹参、郁金、水蛭活血化瘀。因痫病重症发作无常,有形之邪如顽痰、瘀血非一时能化,故当坚持服用方可获效。
2太极消瘰丸
蜈蚣15条,僵蚕30g,全蝎30g,地龙15g,甲珠30g,牡蛎30g,海藻60g,紫花地丁30g,金银花30g,夏枯草60g,黄芪60g,当归30g,白术15g,玉竹15g,浙贝母30g,柴胡10g。
本方研末,炼蜜为丸。1次3~6g,1日2~3次。主治瘰疬(颈淋巴结核)。
方中以蜈蚣、僵蚕、全蝎、地龙、甲珠通络祛邪,牡蛎、海藻、浙贝母化痰散结;金银花、重楼、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柴胡、夏枯草清疏肝郁;黄芪、当归、白术、玉竹扶正祛邪,共奏消散瘰疬之功。
3太极消核煎
制香附10g,浙贝15g,郁金10g,夏枯草15g,通草3g,全瓜蒌15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丝瓜络10g,甲珠10g。
此方水煎服。主治乳癖等乳房包块。方中以浙贝、全瓜蒌、通草、丝瓜络化痰散结通络;甲珠、郁金、当归、川芎活血通络;香附、白芍疏肝柔肝;珍珠母、夏枯草平肝清热散结,全方共奏通络散结之效。
4太极痛经散
当归30g,川芎30g,炒白芍30g,益母草60g,没药10g,延胡索30g,五灵脂30g,制香附30g,枳壳30g,台乌30g。
上药研末,1次服3g,一日3次,痛甚加服3~6g。本方治疗痛经。方中以当归、川芎、益母草、玄胡索、五灵脂、没药活血定痛;白芍柔肝止痛;枳壳、香附、台乌行气止痛。邹老经过多年临床,认为此方治疗痛经效果卓著。
5太极甘露饮
枸杞子15g,山楂10g,生地黄15g,鸡内金10g,天花粉30g,菟丝子15g,玄参15g,白芍15g,山药15g,夜交藤30g。水煎服。
本方主治消渴。方中用玄参、白芍、生地黄、天花粉、夜交藤养阴生津;枸杞、菟丝子补益肝肾;鸡内金、山药养胃消积和中,培土生金,运化浊邪。共奏生津止渴之效。
本文节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邹学熹》。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邹学熹》,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内容提要
邹学熹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易学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邹老主张医易相通,认为中医若能善于运用易学中的宇宙规律,就会更加透彻地理解生命,从而在临床上出奇制胜。本书系统介绍了邹老对易学入医的独到见解,医易结合的五行辨证体系,以及他对肝脾肿大、类风湿关节炎、舞蹈病、鼻窦炎、百合病、积聚、中风、厥证、脚气病、发热等的辨证和治疗方法。其中退热12法,专病专方20余首,医易验方27首,十类病脉等,皆是邹老不传之秘。
编写说明
在本书编写之前,首先收集了邹老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以及他的弟子们发表的相关论文;拜访了其子邹成永先生,收集了邹老的手稿遗文。通过阅读这些论著,寻找他在学术上的闪光点,写成纲要。请教了其学术传承人佘贤武教授等,请他们或补不足,或纠有误。
我们在整理邹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时,不求全,不求多,不写公知公用的东西,不写某老“重视”什么,某老“强调”什么,但求有特色的思想,有创新的经验。努力为读者节约时间,让读者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东西,于愿已足。
经过与邹老家人的沟通,发现原来公开发表的有关邹老生平中的一些细节有误,此次做了修改。其子邹成永先生(字怀真)撰写了文言传记,一并附在书后。邹老不仅在医易上卓有成绩,而且在文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书后选附了他写的古体诗两首,供读者雅赏。
邹老在医易汇通部分所用的图稿,大都是黑白手绘稿,不是很美观,于是请美术人员按照原样,重新绘画成彩图。
主编简介
刘渊,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2018年荣获“四川省名中医”称号。临床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儿科等疾病的诊疗工作。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邹学熹》,作者:刘渊。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看《黄帝内经》中的秘术——刺骨疗法如何缓解老年痴呆
● 益气温经法治疗骨痿验案1则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