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那些说孩子骨密度低的都是胡扯,钙补充剂对儿童骨密度没什么影响

那些说孩子骨密度低的都是胡扯,钙补充剂对儿童骨密度没什么影响

#宝宝检查的误区

点击上面的“儿科黄哥黄医生”,关注有惊喜!

一、我宝宝骨密度偏低
前几天单位同事发给我一个化验单,“我哥家宝宝8个月大,老家医院做了骨密度检查说宝宝的骨密度偏低,有没有问题?要不要补钙?”

黄哥心里充满疑问,宝宝健康出了什么状况?为什么被医院安排了骨密度检查?联想到近期陆续收到了类似的询问:很多宝宝都被查出骨密度偏低,家长们很担心,想给宝宝补钙、补钙、再补钙。

二、哪些人需要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就是指单位骨组织内骨矿物质的含量。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组织编写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

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65岁以下女性和70岁以下男性;

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X线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骨质疏松测试题);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结果≤-1者。

我曾写过一篇科普文章《孩子微量元素要不要查,这下终于搞明白了》(点击标题阅读),指出针对健康儿童查微量元素没有必要。

同样针对健康婴幼儿的骨密度检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目前国内外都缺乏婴幼儿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既然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自然也无从判断宝宝的骨密度偏低还是偏高。
所以,那些说孩子骨密度低的,都是胡扯。都是胡扯。都是胡扯!

三、哪些儿童需要骨密度检查
当然,对儿童骨密度检查不能一杆子打死,参考国外文献,下面儿科疾病需要监测骨密度:

长期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慢性炎性疾病(如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

原发或继发性性腺机能减退

长时间活动能力受限者

成骨不全症

青少年型特发性骨质疏松

复发性低创伤骨折

X线明显骨量减少

其它

四、儿童的骨密度没有正常值
骨骼是我们身体的支架,也是不断变化的活组织。
骨骼生长开始于孕期,宝宝出生后,在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他们的骨骼大小和密度不断增加。
骨骼加速生长有2个阶段,0-2岁和青春期,此期间骨密度也快速增加,直到25~35岁之间才达到骨密度的峰值。
我们儿科用骨密度来和骨龄配套检查的, 比如骨龄超前,骨密度也要超前, 不能一个高一个低。 骨密度检查早熟和矮小用得到, 还有一部分是长期用激素的孩子要评估一下 。
至于正常值,成人用T值就是青壮年的参考值 ;儿童用Z值就是同龄组的参考值。 对于儿童有个生长的过程, 有过程骨密度就会有相对高低。
五、骨密度检查误区
不少医院让孩子做骨密度检查的理由却很粗暴:查查孩子缺不缺钙。
很多家长爱子心切,二话不说就觉得,该检查,万一孩子缺钙长不高怎么办?
除了极少数真的有问题之外大部分孩子都不是用来判断缺钙的。
骨密度检查与其它检查一样,有诊疗规范的。更不可以用在婴幼儿体检,也违反放射诊疗规定的,骨密度只是一种辅助检查。 绝不能根据这个来决定患病 即使骨质疏松检查,也是规定很严格的 。
不是孩子缺钙,而是某些人缺德,缺心眼。

儿童骨骼生长有这样一个不断“拉长、填满、再拉长、再填满”的过程。家长朋友们会发现,孩子这个月检查时,骨密度偏低,而到了下个月检查时,就相对正常了,而造成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生长不是匀速的,在生长比较缓慢的阶段,骨密度就相对正常,而在生长快速的阶段,骨密度就相对偏低。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健康状况极大地提高,许多孩子都能喝上牛奶、都在补充维生素D,绝大部分都不缺钙的。

为了避免孩子们不必要的辐射,在国家级儿童医院已经明文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所以,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以骨密度作为判断孩子缺钙的标准。骨密度检测对婴幼儿以及绝大部分儿童、青少年是没有必要的。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保证膳食中充分的钙摄入、补充维生素D和充分的体育锻炼才是帮助孩子拥有健康骨骼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

Bachrach LK,et alClinical Report—Bone Densitometr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011;127(1):189-94.

Bachrach LK, et al. Bone Densitometr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Pediatrics. 2016; 138(4). pii: e20162398.

儿童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转发!扩散!
提醒身边的父母们!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提 示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欢迎转发朋友圈

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儿童进食障碍多学科诊疗协助组成员
聊科普,聊孩子教育,聊人生感悟,做您的知心朋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