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你们想要的答案

你们想要的答案
上周五发了一封给老妈的信,点赞者众,留言者众,只言片语,让我感动。很多人让我今天一定要写一下我老妈看到那封信后的反应,你们肯定以为我回家后我们家上演了年度情感大戏:母女半月传。。。

此时音乐响起:
爱要怎么说出口,我的心里好难受
如果能将你拥有,我会忍住不让眼泪流。。。。

。。。。
但其实呢,她就回了我一句话:明早吃馒头行吗?

平时都是吃包子,表白后改馒头了,我去。。。。

不过大多数的朋友都很有触动,看了信后也希望和我一样学点儿中医照顾家人。。。这就是我特别想要看到的,如果从此以后,可以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中医、学习中医,让中医惠及更多的老百姓,那比我自己当了大医生,都更值得骄傲。

留言中你们普遍提及了两个问题:一是我治疗我妈妈的一些具体医治方法,二是自学中医的经历。我今天就一一答复,希望可以对你们有所借鉴和帮助。

首先,讲讲我是怎么给我妈治疗眩晕症的。她的眩晕问题,从中年以后就开始有了,不定期的发作,或者劳累以后发作,一晕就晕十多天。症状就是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会恶心,有呕吐感,吃不下东西,脸色蜡黄,精神萎靡。

我学习中医后判断她是由于脾湿引起的肝气不升,肺气不降而导致的眩晕(眩晕有很多种,一定要先辨证)。她的舌苔白腻,很厚,另外身体下肢常年浮肿,也是有水湿的一个表现。彼时我因为没有学习中医汤药,先学习的针灸,所以用针灸给她治疗。由于我的针法很烂,不敢用针,因此所有用针的地方我都改用穴位按摩,效果虽不如针来得快,但是也不错。

具体操作为:每次头晕发作时,先按摩脚背肝经的行间穴到太冲穴那一段经络,穴位的位置你们可以百度。大概就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往脚背方向,5厘米的长度。因为行间穴和太冲穴都是肝经的要穴,都有治疗眩晕的作用,所以顺着这个方向按摩,对疏肝解郁,生发肝气非常有用。

对于所有肝气不舒的人来说,按摩这段经络时都会很疼,但是越疼就说明肝气郁结得越厉害,越是要把郁结揉开,等到什么时候揉的不疼了,就说明肝气舒畅了。我每次按摩的时间大约为15分钟。

按摩完脚丫子,我再接着按手上肺经的穴位:太渊穴。这个穴位是肺经的原穴,因为肺朝百脉,而脉气又大会于此,所以得名叫太渊。按揉这个穴位15分钟,可以有效的降肺气。

这两个手法加在一起,其实就是利用外力作用于穴位来推动身体的圆圈:

这个医理和黄元御先生用汤药作用于身体,推动人体的圆圈转动其实是一样的。

为了让我妈的头脑清醒的更快些,我还会再加上艾灸头顶百会穴。百会穴是督脉的要穴,可以治疗很多头脑方面的病症,比如:眩晕、高血压引起的头疼、健忘和失眠等。这个穴位你们也可以百度一下,很好找。

一般这三步搞下来,老妈的眩晕就会好多了。但是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天做完后效果很好,可以清醒一天,但是到了第二天,就又晕了。追其原因,还是因为脾湿为根本,而这个办法并没有除根儿。

用针灸法治疗脾湿引起的眩晕,一定有根治的办法,只是以我当时的水平,实在到不了这个层次,所以非常苦恼。再加上每次这样操作一遍差不多都要一个多小时,我妈担心我总是请假在单位影响不好,所以就不让我弄了,还是自己摇摇晃晃地去社区医院输液。

这就让我坚定了一定要学习中医汤药的决心。学习了汤药后,我发现很多药方都可以除湿,我也先后都给我妈尝试过,确实每年眩晕的次数少多了,但还是有。我后来判断是和她下肢水肿有关,而且下肢的水湿很难短期代谢掉,毕竟她的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多年。

直到后来我在《黄元御药解》里看到了:防己黄芪汤。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风湿寒引起的关节肿痛,和膝踝水肿。用了以后效果好极了,也就是10服,我妈的腿关节和脚踝的肿痛基本就全部消失了(具体参见上周三的文章)。但是右腿仍然比左腿粗一些,不知道能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自身将水湿慢慢代谢掉。我目前还在观察中,但至少她的腿不再疼痛了,沉重感也消失了很多。

上次你们很多人都问我,她的静脉曲张是怎么推拿好的。其实我也没有任何什么特别的手法,用南京话来说,就是硬(en)搓。

具体方向就是从脚踝往大腿方向搓。我的想法是,通过按摩让水湿朝身体中部转移,然后通过尿液或者汗液把湿排泄掉。如果反过来朝着脚部按摩,那水湿移到脚底就更代谢不掉了。

而静脉曲张是因为经络有淤血才造成的,往大腿方向推拿,也可以让淤血往身体的中部走,反正不能往脚底淤积。

上图就是我按摩的方向,遇到静脉血栓比较厉害的地方,就反复揉搓。刚开始揉的时候,有瘀血的地方又硬又疼,老妈疼的根本不让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有瘀血的肌肉开始慢慢变得柔软起来,直到后来“小蚯蚓”完全消失,腿再按上去就一点儿都不疼了。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大概要2-3个月,所以你们在按摩之前一定做好心理准备,急于求成的就算了,免得大人小孩儿失望。

我特别在图中标出了一个穴位,就是委中穴。这是膀胱经的要穴,作用就是专治腰背疼痛。所谓“腰背委中求”。所以如果你们的家人经常感到腰背疼痛,可以常常按揉委中,或者急性扭腰,按揉这个穴位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因为冬季要藏,所以不适宜按摩,而且露出腿来在冬季也很容易受凉。最好的按摩时节应该是春夏,这时候天气比较暖和了,人体又在生发的状态,很适宜做按摩治疗。

好了,我是怎么治我妈的,基本已经交待完毕。下面,咱们就来聊聊我学中医的经历和感受。

首先,中医并不难,什么人都可以学,古时候只要是个读书人,能看得懂医书上的字儿,就可以给人治病了,所以千万别把中医想得太玄。但是由于中医不是科学是哲学,因此它又有点儿形而上学的东西在里面,让你感觉不是那么好把握。因此学习中医,你常会经历这样的感受:哦,原来是这样啊!可是,为什么是这样呢?怎么那样也行呢!为什么这样那样都不行呢?哎呀,到底是哪样才行嘛?!

有这种疑问特别特别正常,所以我建议学中医,一定从阴阳、五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这样,你才能扎实的一步步走下去,否则很容易到了一个层次就再也无法深入了。我最先看的书是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那两本书,从里面学习了经络和穴位的很多知识,非常实用。尤其是小儿按摩部分,关于退烧、咳嗽,我都给我女儿试过,可以说百试百灵。强烈建议那些经常问我如何治疗小儿疾病的家长选用。除此之外,我的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和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这两本书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带在身边,经常翻看,每看一遍感受都不相同。如果你古文看不下去,你也可以选择看中医药大学的教科书《中医基础知识》。

总之,搞清楚脏腑的功能和彼此之间的生克关系,是学好中医的必要条件。期间或许枯燥,或许进度缓慢,但如果有天你突然领悟到阴阳虚实的含义之后,你真的会被自己爽到,这种感觉,男人根本给不了你。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直接学习经方,这个方法我本人并不推荐。虽然在短期内,你会感觉一下子手握了一百多种方子,可以对证治病了。但因为你不懂方子的内涵、作用和医理,所以你即使治好了对方的病,也很难讲清楚他到底得了什么病,是哪个脏腑、经络的问题,应该怎样防治。病机不清,会让病人对你失去信任感,也会让你在治病的过程中,面对一些不能对证的情况无从下手。

经方好比是一套有效的拳法,确实可以招招见效,但是若没有深厚的内功作为基础,即使是好拳法,也使不出应有的力道。但是我还是很推荐黄煌教授的《中医十大类方》和《经方使用手册》这两本书,我觉得自学中医的朋友都可以人手一本,确实非常有用。不管中医学到哪个程度,在治病时,这两本书都可以作为参考,或者直接使用,里面方病人的关系,黄教授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一般不会用错。

但我还是那个观点,若没有中医基础,就算是拿着黄教授的这两本书,也用不神。

我的经络课确实是报了一个经络班上的,但是我在此就不推荐了,因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我唯一上过的班,就是黄煌教授的弟子开的网络经方班,讲的挺好的,很实用。上课讯息黄教授的微博上应该有,你们可以关注一下。上周我提到的,我晚上跑出去听的课,其实是蹭的黄教授在南中医上的晚间大课,几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所以我很可怜,没有位子坐,就到隔壁教室搬个椅子坐在走廊里,真正的旁听生。

有比较扎实的中医基础,再听黄教授的经方理论,如虎添翼。

好了,看到这里你们赶紧散了去买书吧。能看懂古文的,一定要看古医书,伤寒金匮内经,必读。在那其中,你们会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及奥义,也许可以改变你整个的人生态度。但如果不是特别的中医粉儿,只是想把中医作为一种医术来治疗自己或家人的常见病的,就去买黄教授的那两本书,放在家里肯定够用了。黄教授的本意,就是把中医普及给所有的老百姓,所以书写的浅显易懂非常实用。

人生路很长,我们慢慢学中医,不着急。你们要这样想,这也许是我们这一辈子干过的唯一一件,越老越值钱的事情。这中间即使觉得有困难,也一定要坚持下去。看古文看不下去了,就换罗大伦、徐文兵、余浩、佟彤的看一看。大白话看的嫌浅了,就把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买回来读一读,都是经典。

总有一款会适合你的,亲,开始吧,别再犹豫了。
我可以保证,你一定会爱上中医的。尤其是当你依靠自己的知识治好家人的时候,你会更爱中医。

《》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每天推送的文章,均为原创。感谢朋友们的喜爱和支持,也欢迎大家分享至朋友圈。如果其他公众平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请勿擅自篡改文章标题和内容,否则按侵权举报。感谢配合。
如有合作意向,可联系: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