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难眠长达7年之久,又该如何逆转?中医这样辨证施治,大有奇观
转自公众号:蜀山医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I3MTcxMw==&mid=2652128731&idx=1&sn=822b463d35df59cf57c6e7e8b6e5040e
社长按:
“全身燥热,导致彻夜无法入睡,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这种状态长达七年,患者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与折磨?患者多次在西医院治疗都效果不佳,最后机缘辗转,找到了中医,最终将此顽疾调理得日趋稳定,这不得不惊叹:中医实在太奇妙!”
杨某,男,73岁,家居昆明市安宁太平新区,2017年3月24日诊。
糖尿病20余年,全身燥热7年。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一直服西药降糖药控制。近7年来,出现全身燥热,症状极为严重,以致燥热难当。几年来,遍访中西名医,自述凡能打听到的名医均已求治,中医多言阴虚火旺,但予滋阴降火除热却无效。因燥热难以忍受,曾两次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治疗,但亦罔效。
后来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全身燥热而夜间尤甚,彻夜不能入睡。
夜间须用冷水浸透毛巾,将湿冷毛巾披在身上,才能稍稍躺下入睡1小时左右。每天半夜起床在家中四处走动,冬夜亦要打开空调吹冷风,家人也常因此感冒,全家睡眠、健康均受其影响,苦不堪言。
经他人介绍,患者到笔者门诊求治。
刻下症见情绪低落,浑身燥热,坐卧不安,痛苦难耐,但手指脚趾冰凉。患者坐于笔者诊桌对面,因发燥热,几乎坐不住,有燥热欲晕倒之感。神情悲哀,告诉笔者,希望寄此一诊之间,如若不效,准备再到北京住院治疗,但亦自知西医无法解决如此疑难杂症,遂生悲观之念,感到绝望,甚至悲叹人生为何如此痛苦。
笔者以言语宽慰患者之余,见其面色潮红、形体肥胖,体重110kg。舌淡紫,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沉细。
辨证:真阳衰惫,虚阳浮越,阴火上腾。治法:温阳潜阳,引火归原,迎阳归舍,利水通阳。处方: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减。方药如下:
制附片15g(另包,先煎45分钟),干姜15g,炙甘草6g,桂枝15g,茯苓20g,泽泻20g,猪苓10g,炒白术15g,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2g,炒黄柏8g,郁金15g,川牛膝15g,肉桂6g。
6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4月7日复诊:患者满面春风而来,诉服此中药数剂后燥热大为减轻,整整7年,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高兴地说终于看到了希望。后连服上方加减12剂,病情缓解,燥热基本消除。
此后随访2年,病情稳定,未复发。
按:
消渴一证,古人曾云“三消当从火断”,故现代中医内科学著作中多明确指出消渴核心病机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医生治疗糖尿病囿于定见,多以滋阴降火为治,难以跳出樊笼。
本案患者,患糖尿病20余年,全身燥热多年,燥热难当,坐卧不安,彻夜难眠,容易错误断为阴虚火旺,故前医大多言阴虚,多予滋阴降火。辨证不明,未分清火的性质,非但不能降火,反加重病情。患者消渴日久,燥热当为真阳衰惫、虚阳外越所致,且气化不利,水饮停聚,郁而化热,不得以阴虚论之。
患者阳虚兼夹水饮,虽知温阳补肾,但却不知利水通阳解郁,一旦药过滋腻,填补肾阳,投之而阳郁湿阻,郁热顿生,也反而加重燥热病情,造成医者于温阳一途犹疑不定。有此二难,故患者遍访名医数年而不效。
笔者此方,以附子、干姜、桂枝温阳;五苓散利水通阳;苍术、厚朴、陈皮(平胃散)化湿运脾,行气解郁;炒黄柏、川牛膝、肉桂引火归原。如此,阳气得温,水饮得以气化,浮越之阳归于正位,多年沉疴,数剂而安。
临病识证,要抱定辨证论治,不得囿于定见,用药更要灵活,不可呆板。
《蜀山医案》是汪老师第一部个人医案著作,可谓是字字从心坎出,将其几十年中医功底如数家珍地写出,旨在“济世活人”。中医自古便有“惟愿世人不生病,哪怕药架上灰尘”的宏愿,而这样一本“良方起沉疴”的医案辑录,你值得拥有。扫描下方二维码,识别可订购。
《蜀山医案》
官方正版
长按扫码订购
《蜀山医案》的撰写,从2016年跨越到2019年,2020年方得出版。本书为汪老师所著个人医案集,系根据个人门诊病案收集、整理、编按而成。书中集录了汪老师临床治验的疑难病证、危急重证及多年求治不愈的医案,如四十五年咳嗽、二十年恶寒、七年糖尿病燥热、七年咽痛、四年大小便失禁、三年自汗、一年低热、三个月彻夜不眠、两个月血尿、二十天高热,以及IgA肾病、甲亢、荨麻疹、银屑病、硬皮病系统型硬化症、肺癌晚期水肿腹水、类风湿关节炎、尿毒症并心包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病、疮疡久不收口等中西医皆为难治的疑难病或危重病医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医案作品。还等什么?扫描上方二维码,或者点击下方,均可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