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康熙皇帝得了疟疾,太医们真的治不好吗?

康熙皇帝得了疟疾,太医们真的治不好吗?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可能会记得康熙在与准格尔交战期间,康熙感染寒热重症(疟疾),随行太医都束手无策,大臣索额图说这病(疟疾)即便是在京城,也是凶多吉少。所以,康熙差点一命呜呼了。好在容妃前来服侍他,在路上抓了几个洋人,洋人用奎宁将康熙治好了。这个看起来丝毫没有破绽,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康熙盛世,堂堂国朝怎么会没有医生能够治疗疟疾呢?

早在明代,就有一本疟疾专著,叫做《痎疟论疏》(明卢之颐撰,见《医林指月》丛书),该书详细论述了各种疟疾的治疗方法。这倒还不说,早在比康熙早一千多年的汉代,张仲景尚有蜀漆散,他就知道蜀漆(常山苗)可以治疗疟疾,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常山含有常山碱,具有抗疟的功效。张仲景还有治疗疟母的鳖甲煎丸。莫非清代太医不知如何抗疟?我们只能有感于电视剧的“虚构”成分。
正是:故事是人写的,况且写历史故事的人未必就是通才,更不一定懂医学,有些故事有可能是道听途说,未必当真。我曾采访过几个老中医,他们对疟疾都是真切的治疗过,有教人以常山30克,豆腐1块,同煮,喝汤,食豆腐,这样治疗的。也有用木鳖子1个火炮制去皮,明雄黄6克,甘草6克,桃仁10克,研末,甜酒冲服,来治疗疟疾的。也有用天仙子,马兰,姜豆,小曲,加酒少许,熬水服来治疗疟疾的。

在民间,疟疾又称“打摆子”,老人们常说“摆子到身上来了是一样的抖”,可见,疟疾的发作一定有发抖的过程。疟疾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典型发作,一是非典型发作。典型发作的,先发冷发抖,皮肤起鸡皮疙瘩,面色发绀,半小时到1小时体温迅速升高,头痛面红,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神志模糊,胡言乱语,持续4~8小时后体温下降,全身出汗,部分患者口鼻出现疱疹,日久未治者可并发巩膜黄疸、贫血、肝脾大等疾患。非典型发作者体温可达42℃,昏迷,恶性发作者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精神错乱,腹痛腹泻,抽搐昏迷,偏瘫失语。可见,此病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犹如临阵对兵一般,麻痹大意只会招致恶果。

当然,从这里又可看出,康熙当时的疟疾,也许真的很重,但要说那么多太医都束手无策,却于理不通。但对于疟疾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治疗普通感冒那么简单。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