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勿露身,防秋燥,养生记个三字经今日白露鸿雁来 元鸟归 群鸟养羞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到了白露,我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意思是: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的水汽结露就开始增多了。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
白露身不露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养生谚语,但是春捂秋冻也要有度,尤其是平常就体虚,经常容易觉得手脚冰凉的人,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衣,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
同时秋季一定要增加适时适度的耐寒锻炼,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当然对于体质较强的人,还是不要过早加衣为好。
宣肺化痰 滋阴益气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值此时节,这时我们应该及时注意调整饮食,防秋燥。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虽然肺在秋天最易伤,但反过来看,此时也是养肺的最佳时机。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与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和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相对应。也就是说,肺脏与白色都属金,肺与白色相对应,故吃白色食物可收到养肺效果。
所以在日常烹饪中,可以选择百合、杏仁、燕麦、川贝、山药、银耳、甘蔗、马蹄、白萝卜、雪梨等食用,另外也可以选择芝麻、蜂蜜、西红柿、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另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但是白色食物性偏寒凉,生吃容易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表现为腹胀、腹泻、喜食热、怕冷等)的人来说,将其煮熟后吃,可减轻它的寒凉之性,既养肺又不伤脾胃。此外,由于每种白色食物都具有不同的养肺功效,若把几种搭配在一起吃,往往能收到更好的养肺效果。
动静结合
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结合。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健身运动——“笑”, 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还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自我保健
泡脚 :坚持温水泡脚有助于祛湿,防秋燥伤阴、伤肺,促进血液循环。泡脚水温以40℃为宜,每次泡20~30分钟。泡脚后可涂抹润肤霜,防止脚底干裂。饭后不要立即泡脚,以免影响消化。有烧伤、脓包疮、水痘、麻疹或足部外伤的人,不适合泡脚。
拍打肺经:秋季可以通过拍打肺经的方法来通经络,您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时,用掌从两侧胸部也就是由肺经的中府与云门穴开始由上而下拍或捶,呼气时从下自上拍或捶,力道以皮肤感觉微刺痛与发热为准,持续十分钟,最后用手背随呼吸叩背部肺俞穴数十下。
勿露身
白露之后,日夜温差加大,中医主张“白露勿露身”,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
撤凉席
除了早晚添加衣物,睡觉时也不可贪凉。这个时节可以撤掉夏季用的凉席,关上空调,将薄棉被备在床头,随时取用。
多泡脚
白露过后,应注意脚部保暖,建议大家常泡脚,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时间约在15~30分钟,有助于护好人体阳气。
常搓耳
在泡脚的同时,可以搓搓双耳,直到发热即可。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经常搓揉耳朵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推鼻梁
推擦鼻梁有助于扩展鼻腔,通畅呼吸道,对呼吸系统健康有益。用食指指面由鼻尖向鼻根反复推按,每次推20~30次。
登登高
登高望远,能够开阔心胸,调养肺气,使内心豁达,安定神志。
少生冷
由于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对生冷食物的消化能力也会下降,所以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
喝汤粥
秋季进补首推汤粥,如贝母梨汤、百合粥、冰糖银耳汤等,不但易消化吸收,还能养阴润燥。另外,若口燥咽干、干咳痰少,可用麦冬、菊花、沙参泡茶喝。
吃莲藕
秋藕最养人,可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搭配黑木耳还可滋补肾阴。
护好心
这个时节早晚温差大,对于有心脑血管不适的人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季节更替之时,有心脑血管健康隐患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来源:CCTV4中华医药,养生固本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