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人体的喜怒哀乐,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乾隆御医黄元御这样解说

人体的喜怒哀乐,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乾隆御医黄元御这样解说
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而且每个人的情绪都在无时无刻的变化着,然而每个人的情绪实际上与人体的脏腑有着极大的关联。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喜怒哀乐,还是伤春悲秋,都与我们内在脏腑的健康息息相关。
其实对于这一点,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这方面的认识,因为中医历来就讲究整体观念。只不过每个医学家对于情绪的认知却不太一样。在古往今来,乾隆御医黄元御在学术建树上独树一帜。
对于情绪的认知,黄元御是这样说的,“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意思是,这些情绪的变化主要在于五行变化没有合理化,所以才出现这样的情绪。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元御不愧是名医,他的认识是高屋建瓴的,的确,假如人体内在的小五行运行不顺畅,人体的气机就会受到“委屈”或者是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这样人的喜怒哀乐就出现了,这种解析堪称是“福尔摩斯”,可谓是棋高一着。对于人体情绪最真实的发生发展过程,黄元御是这样认为的:
五脏中的肝,它与自然界的风相对应,它的神志主要体现在怒;心与自然界的热相对应,它的神志主要体现在喜;肺与自然界的燥相对应,它的神志主要体现在悲;肾与自然界的寒相对应,它的神志体现在恐;脾与自然界的湿相对应,它的神志主要体现在思。阳气升腾而化火,就成了热,阴气沉降而化水,就成了寒。离火炎上而热,主泄而不藏,收敛燥金,就可以使火在水宫与之交融;坎水润下而寒,主藏而不泻,转动风木,就能让水在火宫与之结合。木气生长,则火气更旺,金气收敛,则水气蛰藏。如果生长只到一半,没有茂盛,必然郁闷,郁而勃发则为怒;如果得到了良好的生长,自然神气畅达,所以为喜;如果收敛只到一半,就将其闭藏,必然失落,长时间的失落必然徒然生悲;已经收藏了,出路无望,志气沦落,则长生了恐慌。事物之情,都是喜欢升腾而讨厌沉降。因为升迁为得位,谪降为失位,得到位置自然是满心欢喜;经过努力而未得到位置自然是怒火中烧;失去位子自然是内心恐慌,将要失去位子自然是悲上心头。大自然的本性就是这样,其实这些都是由于土气的周期回环而变化出来的。
己土由东上升,就会使木火逐渐生长;戊土由西沉降,就会使金水逐渐收藏。生长难免喜怒,收藏难免悲恐。如果轮轴枢纽不运动了,升降也将失去职能,难免喜怒不生,悲恐不作,这样会导致土气凝滞,从而产生忧思。心的情志是喜,所以它所表现的声音是笑,而笑又是气机升达的过程中酣畅而又舒适的结果。肾的情志是恐,所以它表现的声音是呻,而呻又是气机沉降的过程中幽怨而又郁闷的结果。肝的情志是怒,所以它表现的声音是呼,而呼又是气机刚升的过程中没有达到目标的结果。肺的情志是悲,所以它表现的声音是哭,而哭又是气机刚沉的过程中就要面临沦陷的结果。脾的情志是忧,所以它表现的声音是歌,而歌又是中气郁结需要长歌一曲才能释怀的结果。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