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刘氏小儿推拿调治哮喘缓解期机理及验案举隅

刘氏小儿推拿调治哮喘缓解期机理及验案举隅

【本刊“海外中医”】为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宏观发展战略,为国家顶层设计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建言献策,本刊特别创建了“海外中医”栏目。旨在全面介绍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反映出中医药为世界各族人民进行健康服务的真实面貌,以及在疾病诊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用中医药文化与技术作纽带,让世界更加了解传承千年的东方医学,让博大精深的中华医药更快走向世界。
诚望各位有海外中医药从业和学习经历的中医人,能够积极撰稿,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可自选主题,图文并茂。凡是被本栏目采录的稿件一律免费发表,并支付相应稿酬。投稿邮箱:

刘开运教授简介刘开运(1918—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生前为吉首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为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草医、推拿的名老中医,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也是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刘教授数十年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造诣精深,尤擅长治疗小儿疾病,屡有效验。导 语
刘氏小儿推拿是由刘老结合汉、苗两家医学之精华,开创的独具特色的“小儿推拿”。其历史悠久,疗效奇特,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深受群众信赖。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论和藏象学说,并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确定其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作为指导临床推治时取穴、主补、主泻的依据。临床治疗强调从整体入手、辨证施治,注重五行生克制化、阴阳调和、标本兼治[3]。如此,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复发,兼获近期与远期双重疗效。
刘氏小儿推拿在具体运用中遵循归经施治和五经助制的原则,并结合穴位的特定作用,颇具疗效。刘氏小儿推拿有以下特点:(1)推拿以“推五经”为主,五经是指小儿推拿特定穴,也是刘氏小儿推拿之核心穴。五经位于手五指的螺纹面,依次是脾经(拇指)、肝经(食指)、心经(中指)、肺经(无名指)、肾经(小指)。临床操作上直推为清(由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旋推为补(在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方向)。(2)注重五经配伍,刘老独用清补(补三抑一法、清四补一法[4]),小儿“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补肝易动风,补心易动火,因而临床上肝经、心经多只清不补;又小儿“脾常不足”,“肺常虚”,故脾经、肺经如须用清法,宜清后加补;而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小儿“肾常虚”,故肾经只补不清,如须用清法,以清后溪代之。(3)善于辨证取穴和对症取穴,取穴少而精。刘老认为推拿以五经为主,配穴要精巧,取穴应当在明确病证之后适当取舍,切不可盲目任用。(4)注重开、关窍。推治之始应先通窍,推治之终应要关窍。刘老认为“不开窍就如欲进房而未开门;不关窍譬如出门后不上锁”,此乃推拿取穴之大忌。开窍与关窍可畅通经络,加强体表与内脏的联系,平衡脏腑功能与体内阴阳,这不仅体现了小儿推拿治疗的特殊性和取穴的完整性,更使得内病外治得以实现[5]。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哮喘缓解期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要依据。中医认为“哮喘专主于痰”(《丹溪心法喘论》),又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医宗必读痰饮》)。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邪易犯肺,以致痰气交阻,相互搏结,气机升降不利,而出现呼吸困难、气息喘促。脾虚是哮喘发病的关键。脾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脾虚失运化则易生痰。又脾虚则气血虚弱,久则气虚血瘀,气机受阻,津液输布不畅,久积为痰,痰瘀互结,遂成哮喘之宿根。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无以生肺气、益肾气,进而影响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之呼吸需肾的纳气来协调,小儿“肾常虚”,肾纳气功能不足,则气不归根,阴阳不相顺接,以致气喘发作;再则肾阳虚衰,则肺脾失于温养,气化不利,津液不布,酿生伏痰,成为宿根。所以治疗上以补益脾肺为之固肾纳气之基本原则。其中推治五经重在补肺、脾、肾三经以固本,按揉中脘、足三里等穴以扶正,按揉天突、膻中、肺俞等穴宽胸理气,宣肺化痰,再根据患者其他兼症给予相应施治方案,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疗效显著。本文就小儿哮喘缓解期为例,依中医学理论阐述刘氏小儿推拿调治哮喘缓解期的特点,仅择验案以证之。
病案1
患儿,男,5岁,因“咳嗽、咳痰2日余”于2014年10月22日初诊。患儿反复咳喘2年余,平素易出汗,常易感冒,对牛奶、花粉过敏,有鼻炎病史。近日偶有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饮食欠佳,大便2~3次/d,便质前硬后软。查:患儿面色稍黄,咽淡红,扁桃体Ⅱ肿大,呼吸音粗,舌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
诊断:哮喘缓解期。
辨证分型:肺脾气虚。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掐总筋、分阴阳各24次;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00次,清心经150次,补肺经350次,补肾经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板门120次,按揉天突100次,推揉膻中120次,分胸部阴阳24次,揉中脘、丹田各150次,揉按足三里120次,盐擦“八”字至发红,按揉脾俞、肾俞各150次,捏脊5~8遍,按肩井3~5次。
照上法每天1次,周日休息1天,持续治疗1个月,患儿症状明显改善。
2014年11月22日复诊,患儿无咳嗽咳痰,自汗症状明显减轻,精神转佳,饮食好转,大便每日1次,便质正常。嘱患者再连续推拿2个月防止复发。
按:患儿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则平素易出汗,常易感冒;脾虚胃弱则可见患儿面色稍黄,饮食欠佳,大便次数增多,日久可导致肝木乘土,肝郁脾虚,可见大便先硬后软;舌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皆乃肺脾气虚之象。治疗当以补肺健脾,益气固表,还应当注意抑木扶土。因而“推五经”调理脏腑,其中重补脾经、肺经、肾经,健脾益气,补肺固表;清肝经以防止肝旺而乘脾侮肺,清心经以清心安神,泻南补北,交通心肾;揉天突、推揉膻中、分胸部阴阳,宽胸理气,宣肺化痰解表;揉中脘、板门、足三里、脾俞、肾俞,捏脊健脾益气,扶正固本;揉丹田、外劳宫温补阳气;盐擦“八”字至发红以宣肺解表;另直推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以开窍;按肩井以关窍,二者相配,畅通经络,平衡脏腑功能及体内阴阳。
病案2
患儿,女,4岁。因“平素易感冒、夜间遗尿1年余”,于2014年11月19日初诊。患儿平素易感,乳蛾时常红肿,已逾1年。2014年9月因感冒咳嗽加重,呼吸困难,曾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儿饮食不佳,夜间睡眠较差,时有遗尿。查:患儿面色稍白,头发稀少而黄,倦怠乏力,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呼吸稍喘促,哮鸣缓解;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诊断:哮喘缓解期。
辨证分型:肺肾两虚。
治法:补益脾肺、固肾纳气。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掐总筋、分阴阳各24次;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250次,补肺经350次,补肾经400次,揉板门120次,按揉天突100次,推揉膻中120次,分胸部阴阳24次,揉中脘、丹田各150次,揉按足三里120次,揉肺俞150次,捏脊5~8遍,按肩井3~5次。
照上法每天1次,周日休息1天,持续治疗1个月,患儿症状明显改善。
2015年12月20日复诊,诉无明显不适,未见咳喘,食欲好转,精神充沛,语声有力,睡眠明显好转,遗尿次数也明显减少。嘱患者再连续推拿2个月。
按:患儿肺气虚则平素易感,面色稍白;又肾气虚弱,纳气无力,久之发展为哮喘;肾气虚,封藏失职,可见夜间睡眠较差,时有遗尿;肾精不足,无以养发,又可见头发稀少而黄;日久影响脾的运化,饮食不佳,倦怠乏力。故治疗宜补肺健脾、固肾纳气;此外,该患儿咽部红肿,乳蛾肿大,还应兼清心火。因而“推五经”调理脏腑,其中重补脾经、肺经、肾经,健脾养肺,培元固本;清肝经以防止肝旺而乘脾侮肺,清心经以清心安神,泻南补北,交通心肾;揉天突、推揉膻中、推肺俞,宽胸理气,宣肺化痰;揉板门、中脘、丹田、足三里,捏脊健脾和胃,温补元气;另直推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以开窍;按肩井以关窍,二者相配,加强体表与内脏的联系,使内病外治而病瘥。
讨 论
哮喘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因而在临床诊治上也颇为棘手,古有“外不治癣,内不治喘”之说。古今医家均推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气为要”(《丹溪心法喘论》),极为重视哮喘缓解期的调治。中医学认为哮喘缓解期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当以“扶正固本”,着重于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改善体质状态,达到“未发先防”之治病目的。
刘氏小儿推拿针对小儿哮喘缓解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刘氏小儿推拿调治哮喘缓解期最主要是补益脾肺、固肾纳气,“推五经”应着重补肺、脾、肾三经以治本;(2)推拿过程应注重对症而治和辨证而治,依主病而分阴阳明清补;(3)推拿应重点按揉患儿膻中、肺俞等穴,以达宽胸理气,宣肺化痰之效;(4)取穴准确、操作纯熟,以五经为主,配穴需精巧,应注意开、关窍,表里通畅;(5)治疗前后,应积极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沟通,取得其对治疗配合;(6)治疗后,应嘱合理饮食、远离过敏原、加强锻炼、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自

简介

办公

本刊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