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防可控,增强体质是关键,中医为您支招!
转自公众号:广东省中医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A3MTMwMg==&mid=2652236429&idx=1&sn=baea926e8e5c6e486b6c5a910e4cb929
记者从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获悉,全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提供的数据表明:近期流感样症状病例的就诊水平上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但全省流感流行水平总体仍在预期范围内。省卫生计生委提示,目前正处流感活跃季,市民应做好个人防护,学校等集体单位则应提高警惕,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流感。
中医怎么看待流感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流感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指人本来具有的维持健康和抵御外部致病干扰、侵损的能力,是人的天赋所秉,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即是引发疾病的外部诱因,譬如外部的“风邪”、“寒邪”。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体质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是不容易得流感的。
流感易感人群
老人、小儿体质薄弱、正气素虚的人群;平素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肺系疾病,免疫力低下者;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淋雨,或不注意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的人群。
冬季流感特点
广州的冬天多以“风”为主,或夹寒、或夹湿,而在中医学上,冬天的风对人体来说,具有邪性,这时候的风很硬,很尖利,夹带有冬天的阴寒。况且,风具有轻扬、善行、易变、无孔不入的特点,它们像无形的刀剑,很容易伤人,所以防护不当,风邪入侵,就会致病。而广州12月到次年1月受冷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和东北风,风速较大,极其容易侵袭人体肌表、腠理,引起多种疾病,比如流感等。
除了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目前都市生活节奏偏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容易导致人们休息不足,由此引起人体卫外功能下降,易于感受外邪。同时饮食方面偏于辛辣,嗜食肥甘厚味,多有胃肠道积滞,从而打乱了内在平衡,故造体多有内热,一旦感受外邪,则易出现内热外寒症。其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表现为恶寒、发热,部分患者可有高热、头痛、周身关节肌肉酸痛、咽部干痛、咳嗽少痰、舌红苔黄、脉浮数。这是因为内热蕴于肺胃,外寒束表,使全身酸楚疼痛,热势亦高。因此必须内外兼顾,表里同治。
中医药预防
中医药通过从平日扶正以增强抗病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发病时祛邪以改善症状、防止传变、促进早日恢复健康,这两个途径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张忠德教授:体质增强了,感冒就少了
▲医学指导:张忠德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教授
一、生活起居的预防
1、“起居有常,行止适度”---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日出后晨练为宜。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要穿保暖性好的衣服,做到暖背浴足,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冬天气温越低人们越不爱开窗,但是你要知道,这样做会把细菌关在室内。当室内有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病毒就会快速滋生,从而增加患上流感的几率。建议人们每隔2-3个小时就要开窗通风换气,同时空调房里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来提高房间的湿度,减少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4、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5、“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二、饮食预防---“饮食有节,不过不失”
1、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服用滋补膳食,能在体内充分、持久的发挥滋补作用,有助于来年体内阳气的发生。冬季既要补阴,又要补阳,一般选用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补阳并重,但需切记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2、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注意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3、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三、药物预防
1、风寒型流感:鼻塞、流清涕,口淡,咽痒,恶寒,关节酸痛等症状
推荐流感I号方:苏叶10g、防风10g、桔梗10g、羌活5g、生姜20g。
用法:上方水煲煎至200ml,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2、风热型流感:鼻塞、流黄涕,咽干,咽喉干痛,头痛,口干,咳嗽等症状,
推荐流感II号方:桑叶10g、防风10g、菊花10g、桔梗10g、麦冬10g
用法:上方水煲煎至200ml,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四、中医保健预防
1、推拿按摩。用我们的两只手手掌对搓,待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2、刮痧。准备物品:牛角刮痧板2清凉油或香油适量3棉签4小毛巾。具体方法:患者坐位俯伏于椅背上,背风,暴露肩背部皮肤或仰卧位。室内要温度适宜,注意保暖。用刮痧板醮清凉油或香油少许,从脊柱两旁即脊柱旁开1.5寸处从上向下刮,手法由轻渐重,干则再醮,再刮,刮至皮肤变紫或出现斑块为度。
3、泡脚。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预防感冒的目的。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以滴入一些醋。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才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预防感冒,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可消除疲劳,增强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注:糖尿病人切忌不可选择过热的水泡脚,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预防流感,应该从饮食、起居、药物辅助等各个方面入手,运用中医知识进行调理,以阴阳平衡调和为基础,从根本上进行流感预防。
范德辉教授:推荐几款食补方
▲医学指导:范德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
范德辉指出,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牛肉羊肉等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同时配合附子、干姜、当归、葛根、肉桂等温补阳气的中药材煲汤是进补的佳品。
当归羊肉汤
材料: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1000克,胡萝卜1根,食盐适量。
做法:中火炖煮2-3小时。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里急腹痛、胁痛、痛经,或气血不足者。
附子干姜猪脚汤
材料:附子20克,干姜20克,猪脚500克,食盐鸡精适量。
做法:先煲附子干姜2小时,再放猪脚一起煲2小时。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杨小红教授:体虚畏寒者,可用枸杞、红枣、龙眼伴生姜泡茶喝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小红教授指出,中医认为怕冷是由于体质虚造成的,多半是阳虚或者气虚,要根据具体症状才能诊断,因此建议到内科接受专科检查。通常女性手脚冰冷的情况比男性多,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也会比较怕冷。
怕冷的人可食疗进补,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鹿茸、高丽参、红参等,让身体血液循环顺畅、气血活络,少吃生冷瓜果,还可用枸杞、红枣、人参、龙眼肉伴生姜泡茶饮用,可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抵御寒冷的能力。■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