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听声息,知发展 | 盘点2015中医最强音

听声息,知发展 | 盘点2015中医最强音
转自公众号:中国中医药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zNTAyMg==&mid=401236541&idx=2&sn=61e7ba602b7bcb169b7d0040aef27761
中医君按2015是令人难忘的一年,中医药行业发生了很多振奋人心的“大事件”,而下面这些人在过去一年说的关于中医药的话语,也让人记忆深刻。这些话或是奋力疾呼,或是表达殷切希望,也或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了对中医药的感情。内容按时间顺序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或有疏漏,还请见谅。

一月

李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在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中医药工作要坚持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在推动中医药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方面奋发有为,力争取得显著成效。
二月

王君平人民日报记者在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中说“长期以来,中医药“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却也是一个“黑匣子”。靠吃老本,中医药发展就走进了“死胡同”。解开中医药的奥秘,让中医药讲“现代话”,中医药这株老树才能开出新花。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到西安雁塔区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表示:“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很多患者都喜欢看中医,像我自己也很喜欢看中医。

三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中医博大精深,我觉得在如今西医诊断水平如此精确先进的情况下,中医传统诊脉,还能如此有生命力,真是让人叹服。通过这望闻问切中医就能得出治疗方案,我们的传统中医真是很神奇。

王毅中国外交部部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七场记者会上说:“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之路,当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之道中汲取智慧。对待热点问题首先要把好脉。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先搞清楚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能乱开药方。找到问题的源头所在,对症下药。
李肇星中国原外交部部长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说:“我在非洲工作过9年,非洲54个国家我去过48个,在那里,最受欢迎的中国人就是中医。在非洲,我至少见过有3个国家的总统感谢中医。现在为什么那么多朋友对中国好?中医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有值得中国人自豪、骄傲的中医药历史,不能忘记。
七月
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院士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座谈会上说:“目前中医药传统知识流失、遗失、盗用严重,我们要构筑一道防火墙,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起来。

王宏广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岐黄论坛上说:“中医药一直是中华民族健康的支柱,为民族繁衍与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八月

徐经世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署名文章中说:“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医药学体系,是历代名医先贤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中华文化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医学、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繁荣保驾护航。

王国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在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成立大会上说:“不要认为把《大医精诚》中的几张图贴在墙上就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一定要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到所有的医疗行为当中来,通过医院的每一个人来体现出中医的魅力。

九月

黄洁夫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在全国政协“公立医院改革中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专题调研会上上说:“我患鼻炎已经很多年了,去美国、香港都治疗过,但一直没有什么效果,花了很多钱,也很痛苦。去考察时,我接受了一次20分钟雷火灸的诊治,当天晚上,我竟然没有因为鼻炎而起夜,多少年来,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请问,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是SCI论文重要,还是疗效重要?

十月

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伦敦中医示范孔子学院专用教学楼落成典礼上说:“将汉语和中医结合推广意义重大。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人数千年来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

这个月,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喜讯从斯德哥尔摩传来,他们这样说——
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致信祝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陈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在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上说:“当今中国科技界正处在历史发展最好的时代,屠呦呦研究员获诺奖是空前的,但也一定不是绝后的。随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逐步实现,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的优秀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王君平人民日报记者在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中说“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片面以西医标准去校正中医这只脚,往往容易削足适履。中医发展不需“西化”的鸡血刺激,而是更需要中西开放包容的携手突破。

十一月

李肇星外交部原部长在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说:“我曾三次和死神擦肩而过,都是中医救了我。中医药是可以为世界人民带来健康的,而且更多时候是为普通人民而不仅仅是有钱人带去福音,就像屠呦呦研究员发现的青蒿素。中国一直领先世界的发明就是中医药。
彭坚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署名文章中说:“在欢呼诺奖的同时,我们要高度警惕,提防有人将“废医存药”老调重弹,借此伤害中医,摧毁中医的自信。每一个中医人都应冷静思考今后自己的路该如何走。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而临床的制胜法宝是辨证论治,只有每个中医都成为临床高手,把病看好,并且形成一支遍布全国的庞大队伍,才能取信于民众,立足于社会。
十二月

苏新专屠呦呦获奖推荐人之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评论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她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科学家,这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获奖。屠呦呦的研究从中医典籍中获得启发,中医药是值得继续挖掘的宝库。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作出批示表示祝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勇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任,适应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借助现代技术,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在深入推进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服务人民,为丰富祖国医学宝库、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说:“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如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接产业化的需求、迎接国际化的挑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先人的智慧、深厚的积淀,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脉所在;面向未来、推陈出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中医药生生不息、发扬光大的必然选择。

刘维忠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在首届中国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峰会上作主旨演讲:“新媒体给甘肃中医和中医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发展。新媒体是中医人学习交流和远程师承教育的最经济实用的平台,是重要的中医智库,因为高人在民间。新媒体是中医从殿堂走向民间的重要通道,为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出去插上了翅膀,方便了交流提高了效率,也为中医药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载体。

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原创作品,如要转载请与本微信后台联系,获授权后注明出处。
策划、编辑:中国中医药报社新媒体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