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经验分享】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经验分享】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重视传承创新,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龙川县中医院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创建于1963年,是一间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28300平方米,业务用房16000多平方米,现有病床350张,设有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5个。现有万元以上设备100多台(件),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
现有在岗职工370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95人,其中医生115人(中医50人,西医65人),护士138人,药剂25人,全院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5人,硕士研究生中医专业1人,县名中医3人。
根据《广东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院从加强硬件建设、中医预防保健建设、中医人才建设、专科专病建设、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中医药文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工作,全面提升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加强医院硬件建设
为给群众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2014年,新的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医院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要求,先自筹资金对中药房、康复二区、检验科、消毒供应室、B超室、胃肠镜室、西药库、手术室、治未病科、名中医工作室、中医专家诊室等重新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建设标准建设并投入使用,医院的就医环境得到质的提高,医院的院容院貌彻底改观,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舒适、明亮的就医环境,得到群众好评。

二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为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医院制订了《中医药预防保健发展目标》,并结合发展目标工作。2013年,医院成立了“治未病”科。经多次调整,目前该科使用面积约200㎡,专业技术人员10名,其中中医副高职称1人,主治2人,技师5人,护理人员2名。医院按照科室建设与指南有关要求配备了一些必要设备,如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中低频治疗仪、中医体质辨析仪等等,能满足广大群众需求。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完善“治未病”工作平台,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医院目前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经统计,每年,医院中医药服务人次达4000余人次,其中中医理疗人次达2500余人次。
2、丰富宣传模式,不断地向基础推广保健知识。
近两年,我院定期派出中医专家多次深入乡镇、村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的讲授让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了“治未病”知识,更弘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我们还通过建立宣传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广泛宣传中医预防保健知识,扩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知识的认知面,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有效地防病治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体质。经统计,2012至今,医院向乡镇卫生院中医体质辩证教学及健康教育服务达20次,受教人群达500余人,发放中医健康手册上千份。到乡镇、村义诊、咨询活动达100余次。

三狠抓中医人才工作建设
我们坚持一条:“重视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的人才理念。“要想县中医院这艘船在医海中不落伍、不沉没,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从不含糊也舍得投入。根据医院实际,先后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用好、管好、提升好人才。
1、每年引进5-10名本科学历中医专业的技术人才。目前我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以每年5%递增。
2、强化医务人员继续教育,重视非中医类别医药护人员系统学习中医知识。医院始终保持每年选送3~7人到上级医院为期半年以上的进修学习,同时与省第二中医院达成帮扶协议,在技术支持与指导、人员进修培训、临床带教等方面给予帮扶。
3、建立重点专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激励机制,实行名老中医师带徒。通过选拔、培养,医院确定2名学科带头人,并选出4名学术继承人。2位带人头在医、教、研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继承人通过培养,学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4、定期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一是医务科、护理部制定每年的中医药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积极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三是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班。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各级医师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借“中医药强省”的东风,我们按照医院制定的“一个重点、两个体系、三个专科、四个突破、五个上水平”的发展思路,抓住“中”字不放,咬定“特色”不松,根据我院的现有特色优势,加强对骨伤科、康复科、糖尿病科、肝病科的重点建设,在人才、设备、设施、技术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骨伤科总结开发出骨折早期、中期、晚期系列用药:跌打酒、生骨油纱、骨伤洗剂,主要中医手法复位、跌打酒湿敷、改良温针、水针注射和小针刀治疗等十多项特色治疗。“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最新微创技术。康复科主要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内科疾病康复、亚健康康复。以中医特色治疗(针灸、推拿、穴位注射、温针疗法、刮痧、拔火罐等)配合现代康复技术(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语言训练治疗、吞咽障碍训练、物理治疗等)为治疗手段。经过努力,我院骨伤科被授予“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称号。2012年5月骨伤科、康复科通过了国家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的评审验收。同年12月,医院参加省财政厅、中医药局组织的以竞争性分配资金的办法给予全省10家县级中医医院每家8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专科建设的竞标活动。通过竞标,医院成功获得8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2013年底,糖尿病科被定国家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创建单位,肝病科被定为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创建单位,2013年底,争取到糖尿病专科专项资金50万元,我们将这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专科设备添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并做到专款专用,有了资金的支持,我院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我院专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以骨伤科、康复科、糖尿病为龙头的名科建设的发展带动了肝病、石淋病、心脑血管病、肺性疾病等专科的同步发展,这些专病专科已在本地也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

五重视中医医疗质量建设
1、医院共制定了16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实施临床路径,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佑,不断优化。
2、积极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79项,针灸、推拿等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11%,每个临床科室均设立了中医治疗室,门诊设立了综合治疗区。门诊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占门诊处方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达到标准要求。同时每个科室均两项以上中医护理操作。例如:中药贴敷、中药灌肠、拔火罐、中药封包、艾炙等等,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3、实行“两个目标”考核,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为了贯彻落实医院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我院实行“两个目标”考核,即“中医药特色考核”和“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把中医药特色指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措施纳入“两个目标”考评体系中,如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医优势病种诊疗、中医证侯准确率、辩证使用中成药、中医特色治疗项目、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比等列入中医药特色考评项目,引导临床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六注重中医药文化建设
1、在建筑风格、内部装修、装饰及布置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如新住院大楼建筑风格以“木”元素为主调,体现中医药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特色;一楼大堂选挂了扁鹊、张仲景等著名中医介绍;2014年,我院在庭院建设了宽3.68米,长80米的中医文化浮雕画廊,2015年初,雕刻了“张仲景”铜像。通过以上改造,不断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
2、充分利用了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等区域,广泛宣传了中医药文化,同时结合科室业务特色,以科室为单位与本科室业务紧密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宣传,积极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3、制作了院徽、院歌、院训、员工手册,对中医文化的价值观、行为观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组织全院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广泛倡导、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中医文化和医院文化精神,在广大的员工心目中建立起导航系统,让员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七加强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2013年11月,我院被县卫生局定为:龙川县中医药服务项目培训基地,同时下发了20万元资金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医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医院现主要负责对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培训。同时把专项资金利用到资料编辑、中医诊疗设备购置、技术人员授课补助等方面。这些举措不仅能促使本院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又能帮助乡镇医生提高医疗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得到推广,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到目前为止,医院共举办了7次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课,参会人员达1000多人次。接下来将接受乡镇医务人员到我院进行适宜技术临床培训,每批次6-10人,为期半年。

八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近两年,我院在信息科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力度,2014年医院正式使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功能涵盖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合理用药、防统方、叫号系统及综合业务管理等,并连接医保接口、城乡居民保险等接口。

九中医药服务工作情况
1、细心服务方面:医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服务品牌建设,为做好服务工作,医院通过完善全院的就医流程、指引图、门诊专家简介、出诊时间安排表,加强网站、微信、各科室特色宣传建设,24小时急诊服务,增加收费窗口,免费提供安全热水及一次性水杯,住院大厅、急诊放置轮椅,候诊区全部摆放候诊椅、书籍、报纸,住院大坪划分车辆停放处等便民服务,真正体现“一切为病人中心,为病人着想、为病人分忧”的服务理念,让群众百姓得到便利。
2、在护理服务方面:医院通过中医操作培训、优质护理服务、5S、QC等活动,使得医院环境得到质的改变,同时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倡导主动、细节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在医德医风方面:我院一直按照医院制定的医德考评归档制度,医德检查考核方案,工作人员索要“红包”、“回扣”人员处罚的暂行规定,违纪违规即时处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全体职工遵纪守法,做个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的医德医风进行考评,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职工、病人家属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回访病人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严抓整改。经初步统计,2014年全院医务人员受到病人高度赞扬的有300多人次,我院医务人员受到病人感谢信10封,收到病人赠送锦旗34面。自5月1日起,医院与每个病人均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书,病人对医院的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通过多年的努力,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兄弟单位相比、与“中医名院”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院将继续加强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我院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医名院,办一个上级满意、群众欢迎、具有浓厚中医特色、整体医疗水平较高的中医院。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保健需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