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惠州:强基创优,锐意进取,稳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惠州:强基创优,锐意进取,稳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11月29日,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召开

11月29日,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召开。

▌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黄宜志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强基创优 锐意进取
稳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1
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的指导支持下,惠州市全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改革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惠州全市市、县(区)两级建制区域均设置有中医医院,共有市、县(区)级中医医院6个,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间(为国家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二级甲等中医医院3间;设立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占比为100%;设立中医馆的乡镇卫生院70个,占比为96%(70/73)。全市有国医大师工作室2间、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间、省名中医师承项目6项、社会办中医专科医院3间、中医门诊部11间、中医诊所301间、药品零售企业中医坐堂医诊所4间、中药生产企业24家。此外,惠州市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数从2015年的872间增至2017年1040间,两年增长率19.3%。

2
主要做法

(一)着力完善中医药发展体系。一是高规格建立市级中医药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27个成员单位的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中医药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大《惠州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府函〔2016〕373号)落实力度,加快推进“五名”工程(即:名科、名馆、名医或名师、名产品、名基地)。二是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惠州市以“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发展”为主题,按照“3+3+3”模式(即:构建三大体系、打造三个平台,建设三类基地),今年6月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三是编制《惠州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18-2030年)》。通过编制惠州中医药发展规划蓝图来系统地、科学地设置中医药中远期发展,真正做到有规划、有目的、有战略。

(二)着力提升基层硬件水平。一是高水平建设市级中医医院。在原院区的基础上投资3.4亿元,高标准建设惠州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同时对老院区进行升级改造,两院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履行惠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龙头的职责。二是全面升级改造县(区)级中医医院。5个建制县(区)都设有中医医院,今年均改扩建项目并纳入卫生强省县级医院提升建设工程,目前有关项目均已启动建设。三是加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从2014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基层中医馆服务模式,已建成88间特色中医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年底将100%完成建设任务。四是全力推进罗浮山葛洪中医院建设项目。建设纯中医特色的葛洪中医院项目,弥补惠州市没有中医康养型医疗机构的空白,成为今年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参观内容之一。

(三)着力加大财政投入比重。《惠州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设立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确保每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投入占卫生健康事业总投入20%的基础上逐年提升”。这项经费政策为惠州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注了一支强心剂。一是市财政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了2360多万元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2017年支持市企事业单位42项中医药科研项目总经费1754万元。据统计,今年申请到卫生强省县级医院提升建设工程资金1.09亿元,市、县(区)财政补助缺口资金,约需投入7亿元。二是各县(区)财政投入:惠城区将中医药扶持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46万元,并设立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惠阳区每年拨款200万元支持惠阳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今年拨付240万元升级改造全部8间基层中医馆。博罗县近年投入了近200万元改造县中医院和购置设备。仲恺区在上级资金基础上每间中医馆额外拨付20万元,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

(四)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2015年以来共各类中医继续教育专项培训累计599人;中医专题讲座20余场,培训3000多人次;通过中医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培训推广员近万人次;创新下沉式精准培训,专家师资走访基层针对性教学。二是试点非中医临床医生中中医内科方剂应用培训工作,结合其已有的现代医学技能和经验,使用中医药服务辅助治疗,实现中西医“同诊同治”,首批试点48人。三是引进吕景山、李佃贵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和中医类高层次人才19人,筹建国医大师惠州传承传播基地。建成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间。四是在引进支持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申报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实施基层公立医院中医医生定向培养。

(五)着力提升中医药影响力。成功举办第三届和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合作项目,开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葛洪奖”,首届颁奖仪式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上举行,充分扩大了惠州市中医药事业在粤港澳地区的影响力。今年,惠州市中医医院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合作建设惠州教学基地,由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支持远程教学和医疗服务等合作,进一步辐射提高惠州市的中医药服务水平。此外,惠州市中医医院新院区打造1200平方米“产学研宣藏”一体化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争创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3
经验启示

(一)健全体制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前提和保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是保障中医药事业运转效率快速提高的关键和前提,靠制度管人管事,用重点带动一般,抓落实见诸效果。要实现中医药综合改革的成效,体制机制建设尤为重要。

(二)勇于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源泉和灵魂。创新决定全局,创新决胜未来。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三)搞好服务是中医药事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和根本。中医药事业的主旨是为群众身体健康服务、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对于中医药工作者来说,服务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份使命。围绕如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主动服务的核心中医药领域相关工作,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4
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争取成立市级中医药发展局(副处级建制)。作为全省第一个地市级申请设置副处级中医药管理机构,惠州市已报请省编委,待批准后启动建制工作。将进一步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早日成立市级中医药发展局。

(二)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推进惠州中医药发展的“3+3+3”模式。以规划建设“罗浮新区”为引领,统筹全市中医药资源,健全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 培养引进中医药健康养生人才,建立中医药健康养生研发平台,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

(三)积极创建惠州市第二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继罗浮山创建成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惠州市中医医院新院区打造了1200平方米“生产、教学、科研、宣教、收藏”于一体的室内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争取创建成为第二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来源: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