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功法,是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的一套健身锻炼方法。它不仅练肌肉、筋骨,同时也练气和意,通过锻炼来变易筋骨,使之强壮。坚持练习易筋经,可使肌肉粗壮有力,耐力也得以提高,长时间工作而不觉疲劳。本功法适用于体质虚弱、工作难以持久、容易疲劳者;青年人则可把它作为美姿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关节灵活,肌肉丰满有力,皮肤细腻红润、柔韧结实。

在古本十二式易筋经中,所设动作如椿谷、载运、进仓收囤等都是仿效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而演化成的。活动以形体屈伸、俯仰、扭转为特点,以达到“伸筋拔骨”的锻炼效果。

易筋经的锻炼较艰苦,动作也单调,因此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才能练成。每做一个动作,就要保持该姿势不动,并发力使肌肉紧张,而外观姿势不变,直至肌肉酸胀难忍时才算这一动作结束。练功时呼吸要自然流畅,不能憋气,待练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可以配合有节律的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佳,要求呼吸缓慢,气沉丹田。易筋经共十二式,练功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练几式,也可将十二式连续做完。

韦驮献杵

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要点:练功者,要自然呼吸,两腿挺直,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向外,两臂屈肘,成直身立正姿势,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腹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双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势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横担降魔杵

口诀: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要点:接上式,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手掌从胸前向身体两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视前方,心平气和。反复进行8~20次。
掌托天门

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要点:接上式,逆吸,两手掌分别上拍,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双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势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反复8~20次。
摘星换斗

口诀: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

要点: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屈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倒拽九牛尾

口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要点: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出爪亮翅

口诀: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要点: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势;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用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后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用鼻吸气,双拳变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
九鬼拨马刀

口诀: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要点: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三盘落地

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要点: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青龙探爪

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要点: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势;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势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次。
卧虎扑食

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要点:上式结势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提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次后,换左弓右扑势进行,动作如前。

打躬击鼓

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要点: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部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次。
摇头摆尾

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要点: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势定后脚跟落地,再提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脚跟共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势。

本文摘自《中医养生的理与法》。……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养生的理与法》,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编写说明

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凡事“理”是根本,明白了道理的由来才能有正确的认识,对于非中医专业的人员来讲,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熟读中医书籍,即使有时间也可能不知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选择,有了书目也可能无法理解医古文的本意,也就谈不上总结医理了。常见的情况是,有的人从一些所谓验方中了解到某药治某病或某症状,就开始试用,这种情况忽略了“辨证论治”这一重要环节,也就是没有“理”的指导,撞对了即显效;不对证,有时非但不见效,更可能有害,就得出中医“不行”的结论。基于这种情况,考虑中医养生是老百姓乐于使用的养生方式,我们从中医养生的理和法,那最为基础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整理,试图讲明白“理”,并将“理”与“法”相对应指导实践,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飨读者。
本分册编委由养生专家,中医学领域的教授、博士研究生组成,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且临证经验丰富,文字功底扎实。编写过程中,因中医理法内容丰富,基于科普原则,选择易于理解、临床和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知识进行介绍,并引入漫画形式,图文结合,增强阅读趣味性。中医养生之理方面,为帮助理解,对养生理论的产生和沿革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得到公认的《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养生之法方面,从情志、饮食、运动、时令、经穴、体质等方面入手,选取生活中常用的养生手段和方法,简单易行;考虑到书籍的主要受众为中老年人,他们关注养生,注重生活品质,因此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进行了专门的养生指导,分析养生相关影响因素,介绍如何养生,选择哪些适宜的养生活动,以及情志调控的重要性及方法。
书中用语尽量朴实易懂,如何将专业的知识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需要不断地尝试,专业人士既要从积淀多年的专业用语习惯中跳出,又要表达得准确到位,确非易事。我们一直在努力,对于成书仍不够满意,希望在以后的编写中能够进一步提高。
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如何做好传家宝的科普宣传,让老百姓更方便、更容易地了解、理解和使用中医药知识,并从中获益,防病于未然,降低医疗成本,保障大众健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不懈地努力。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养生的理与法》,作者:王文姮,刘志梅,田丽霞。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这首方子,几近失传!

● 老先生秘而不传的“退热十二法”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