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韶关乐昌市中医院医疗队|杏林逆行者

韶关乐昌市中医院医疗队|杏林逆行者
编者按辞岭南,赴江城,战“新冠”。自1月24日除夕起,广东中医药系统近350名医务人员逆向而行驰援湖北。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都留下了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印记。他们中间,有的是60后、70后资深中医专家,有的是80后、90后中坚力量,有的是00后“大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杏林逆行者。

1月31日,广东省组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下发到了医院,乐昌市中医院张树培、李江山等其他20余名符合专业需求的医务人员在5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报名工作。位卑未敢忘忧国,尽管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作为县级医院的医生,可能不一定会被选中到省队去支援湖北,但医院和所有报名的备选队员都全力以赴。当天下午就即刻组织了包括穿脱防护服等内容在内的专业知识加强培训,保证医院每一位队员都在去往湖北之前能够熟悉一切防护流程。队员们回到家后,也手不释卷学习新冠肺炎专业知识,力求以最饱满的姿态时刻准备出征。

逆行者:张树培 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援鄂第十一批医疗队队员、乐昌市中医院内二科医生

疫情爆发后,张树培和乐昌市中医院其他同事一样,春节前夕就开始了每天都上班、绝不离开乐昌、24小时随叫随到的抗疫生活。1月30日开始,他成为了乐昌抗疫大筛查工作的一名队员。每天全副武装,和自己的队友进村入户去给符合核酸检查采样条件的人群采样,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

2月8日晚上11点,医院突然接到市里的电话通知,张树培同志2月9日出征武汉。令如火急!刚刚在白天奔跑了4个乡镇,十几个村组完成了100多人次咽拭子采样工作的张树培回到家刚刚躺下,准备再看看新的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这个电话的到来,让他和同样上班一整天的妻子曾欢丽医生立刻起床分头收拾行李。

同是医生的妻子曾欢丽知道此次出行意味着什么。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她只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装进行囊中让他带走。要带的东西太多太多,收拾到最后,也只有一个行李箱而已。2月9日早上,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张树培带着妻子收拾好的行囊和医院准备的防护服、护目镜、压缩饼干、洗手服等物资与韶关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正式开始了征程。

▲广东援鄂第十一批医疗队队员(部分)

刚到武汉的前两天,因为走得急,很多生活物资一时配备不齐,恰逢武汉连日阴雨,每天上完班后湿透的衣服都难以及时晾干,衣架、洗衣液、脸盆、拖鞋等物资都奇缺,按照要求他们也不允许外出采买。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即便是队员之间,返回酒店后都需要尽量避免串门。无奈之下,张树培把这些信息反馈给了乐昌市中医院,医院连夜分头采购了干衣机、折叠脸盆、轻软的布鞋、拖鞋、衣架、纸尿裤等物质装满了两个大箱子准备快递给他,却被所有的快递公司告知暂时无法配送到武汉。经过多处辗转,最终,这批物资在韶关市卫生健康局的支持下5天后送到了张树培手上。

2月10日起,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张树培与韶关第一批、广东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进驻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后,每天上班需要负责管理一百五十多名患者。为每个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完善核酸检测、CT检查、必要的治疗等是他每天主要的工作。一天下来,几乎没有能够停下来喘口气的时候。护目镜起雾,眼前一片雾濛濛,为了更好看清病人CT影像,输入病历,他们只能紧紧的贴近电脑屏幕看片看病历。

穿着防护服不能做太复杂、太大范围动作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破损。而长时间的工作,肢体都僵硬了,为了不破坏防护效果,实在累得受不住的时候,他们就仰靠在凳子稍作歇息。方舱医院内的患者虽然病情轻,但病人多,个别年纪较大的患者情绪比较焦虑。为了方便工作,特别是做好一些中老年病人的病患的沟通工作,他牵头组建了医患沟通群,在工作群里和患者们们保持随时沟通,动态了解病患情况。每天下班后也及时为患者解疑答惑,让他们觉得他们熟悉信赖的医生是时刻和他们在一起的,为他们做好心理疏导,病人出院后也继续做好他们的病情随访。

虽然这样做会占用很多休息时间,但他觉得,哪怕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帮助到患者一点点,自己做什么都值得。方舱医院的患者来来往往,每次看到患者好转出院,是他最大的慰藉及工作动力。

▲完成了一次急救后,张树培(左一)和队友紧急休息

▲患者感谢信

2月24日,因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狙击战中表现突出,与其他三十位同志一起,张树培同志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获得“先进标兵”荣誉。

3月8日,他所在的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休舱后,按照命令,他们在原地修整待命。所有人都说:“不获全胜,我们绝不轻言成功”。他与团队一起签下了请战书,请求继续战斗,直至抗疫胜利的那一天。

当我们问起他怎么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去支援武汉一线的时候,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年轻,体力好,当然哪里危险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要对得起自己穿的这身白大褂。“

逆行者:李江山,广东援助荆州第二批医疗队队员、乐昌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

乐昌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李江山医师有幸成为广东省援鄂医疗队队员,于2月11日从乐昌出发,2月12日凌晨抵达湖北,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始了他的支援湖北抗疫工作。

李江山,2005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后进入乐昌市中医院工作,擅长内科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先后在乐昌市中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工作期间,他先后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珠江医院进修学习,是乐昌这个县级市为数不多的重症监护室医生,负责乐昌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诊疗工作,多年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工作经历让他在急诊及内科危重症治疗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此次疫情爆发以来直到出发前,他和他的同事一直驻守在乐昌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一线,为院内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1月31日省里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传来后,他马上就和科主任王国伟说:“我是重症医学的主治,湖北应该需要我们,我要报名!”就这样,新婚不久的他成为了广东省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出发的消息一直未确定,出征前的每一天,除了继续在重症监护室忙碌的工作,回到家,他又一遍遍的熟悉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与防护流程,不厌其烦的总结既往的重症处理经验,为接下来的出征枕戈待旦。终于,2月11日,在家人和同事的殷殷嘱咐中,他也踏上了征程,于2月12日凌晨到达了荆州,正式开始了他的荆州抗疫历程。

也许是多年的急诊和重症工作经历赋予了他不爱言辞、稳重端方的性格,和平时一样,寡言少语的他从接到报名那一刻开始,除了第一时间报名、在家里踏踏实实做好出征准备,他没有过多的语言。到达荆州后,除了向院内同事传授一些抗疫专业知识与经验,对于他个人,每次问到他在荆州怎么样,他的回答总是非常简略:“没事,挺好的”、“没事,别担心”、“没什么好说的,就一样是治病救人嘛”.......

拗不过医务科同事的要求,他发了第一张在荆州的照片回来。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鼻梁上的压痕破了,出现了破溃的伤口。因为怕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担心,他特意交代同事“不要把这张照片发到医院群里啊,我怕我老婆看到要担心”。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那段时间里,和家人联系时他都尽量使用语音通话,不让家人看到自己脸上的压痕。幸好,得益于荆州充足的准备,他们的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伤口也很快复原了。

▲李江山在救治患者中

作为重症团队,他们第一时间就被分配到了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荆州市中心医院,是荆州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收治中心。到达工作岗位后,他们迅速完成了情况摸底、完善流程、组建新的隔离病区等工作,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根据病人特点采取个性化、规范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做好院内专家讨论或院外专家远程指导治疗;多学科结合参与诊疗,做到了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治疗,未发生重症患者转危重症情况;大部分重症患者经干预治疗,病情即明显好转、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抗疫期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了200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他们的精心治疗后,大多数的患者都得到了治愈出院,截止到3月10日,只剩下30个患者,只有个位数的重症患者,其他都已经转为轻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李江山为患者诊治

重症医学科的病房,也许患者前一刻还可以跟医生自由交流,下一刻呼吸心跳就没了。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他们都恨不得不眨眼地盯着每一位患者。作为医生,除了和平时一样给患者治疗,他们需要亲自给患者换药、做彩超,去帮助一个个危重患者俯卧位吸氧......凡事都亲力亲为;有些危重患者去做CT检查,哪怕只是短短的几百米,风险系数也非常高,他和队员们就轮班推着几个全副武装的病人去做CT,每一次做完检查,处理完一个重症患者,衣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湿透的。

▲李江山为患者诊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江山医生从来没有过多的语言来描述他在荆州的工作生活情况,他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责完成自己的诊疗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信仰。以他作为范本,在这场疫情中,乐昌市中医院上下都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

【供稿: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通讯员:乐昌市中医院洪秋菊、吴金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