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为实现伟大梦想贡献中医智慧
时代的召唤催人奋进,梦想的力量鼓舞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召开,召唤千千万万中医药工作者不忘初心,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新使命。
从十八大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到十九大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党的代表大会对中医药发展有了新定位、新要求,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凝结着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每一个字都意味深远,寄托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更高期待——
从“扶持”到“传承发展”,肯定了五年来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的伟大成就。这是中医药事业划时代的五年,国粹有了国法保护,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中医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五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海外中医药中心沿“一带一路”连点成线。这更是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不断提升的五年,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氛围愈加浓厚。
中医药从需要“扶一把”,到挺起了腰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
从“扶持”到“传承发展”,凝聚了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理论创新的伟大飞跃。“传承发展”既是十九大报告的全新提法,也是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复嘱托。从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到出席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仪式,“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被反复提及,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这一要求浓缩成“传承发展”4个字写入十九大报告,为在新时代发展中医药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医药领域的生动体现。
从“扶持”到“传承发展”,召唤着中医药肩负起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新的伟大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健康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石,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好“三个作用”,在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作出新贡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中医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密切联系——“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要推动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医药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高度,必须直面新的发展挑战,紧抓新的发展机遇,担负新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对中医药的新定位、新要求是宣言书,更是动员令,号召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集结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理论旗帜下,凝神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贡献中医智慧!■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赵维婷】
【延伸阅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结合现代科技,大力发展和应用中医药
▲10月9日《新闻联播》截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疗联合体建设进展情况汇报,要求通过深化医改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民健康;部署进一步做好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减少群众后顾之忧、更多惠及人民。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把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创新机制,狠抓政策落实,进一步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造福亿万群众,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到今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已全部综合改革,逐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着力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医院收入的药占比从2010年新一轮医改之初的46.3%降至2016年的38.1%,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08年的40.4%降至2016年的30%以下,65%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了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患者就医负担持续下降。
医联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近90%的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试点、实现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可以就近就医,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医疗则是民生之要。医改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经济举措,必须持续推进。
下一步,一是要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卫生计生委要牵头抓紧制定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的方案,中央财政要给予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牵头制定方案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国家统一确定100个以上的病种,重点推进按病种付费改革。二是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配套政策,确保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医联体建设,鼓励民营医院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及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通过设置不同报销比例等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各层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衔接,医务人员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三是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疑难高发癌症治疗专项重点攻关。采取措施支持发展先进医疗设备和医药产业,突破提纯、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结合现代科技,大力发展和应用中医药。四是以“互联网+医疗”破解难题。加快推广远程医疗、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就诊卡和诊疗信息共享,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
会议指出,顺应群众期盼,在全国推进基本医保信息联网,实现符合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医改重点任务和民生承诺。截至9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和统筹地区已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联网运行,覆盖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人员;符合规定的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费用实现直接结算,消除了广大患者多年来心头“痛点”。
下一步,一要继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解决1亿多外出农民工和广大“双创”人员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结算问题。二要加快相关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对接共享和整合,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严格异地就医费用监管。积极引入商业健康保险,提高异地就医集中地区医保经办服务能力。三要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加大力度解读异地结算政策规定和办理流程,让群众听明白、会使用,切实把好事办好。■
【来源:中国中医、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