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别再逼孩子生病时多喝水了,小心适得其反!

别再逼孩子生病时多喝水了,小心适得其反!
转自公众号:素问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M4MjEzMw==&mid=2247488924&idx=1&sn=7f3559b470e95f52cc7e6232ea215a78

本文作者:米医生 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中国、香港、加拿大注册中医师,擅长脾胃、妇科、精神类疾病治疗。

上周门诊,一个妈带着9岁的孩子来看诊,进门后就说,米医生,我家娃上周得了风寒感冒,我每天让他一定要喝够八杯水,可他就是不听话......死活不肯,生病就要多喝水,米医生你说对不对?

当我一脸正经告诉她:不对!她一脸惊愕了。

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饿是你妈觉得你饿;
有一种渴是你妈觉得你渴。

为什么生病时警惕“牛饮”?搬出医圣张仲景来回答你!

关于生病时到底怎么喝水?早在17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仍强与饮之,因其成祸,不可复数也!(转自《伤寒杂病论》)

米医生翻译:很多人觉得多喝水能治病,但不知道是什么病时,就喜欢盲目地多喝,明明只是一点点渴,却偏使出喝奶的力气喝,这样会导致病更难治愈啊!

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见孩子生病就逼娃多喝水的妈,从今天开始可以歇歇了!

接着仲景说:凡因春夏秋冬四时偏盛导致的外感病,病了五到六天后,人虽然会口渴,但又喝不多时,切记不能劝酒水多饮。

可现在事实呢?现在很多孩子哭天喊地不肯喝水时,旁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堆人堵着孩子:宝宝,乖,再喝点,再喝点我们病就好了。

此处米医生温馨提示:上面仲景说的前提都是病人想喝水时,我们都不能听之任之,要酌情处理,更何况孩子不想喝水呢?来来来,跟着我一起念: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可仲景上面为什么说不能随意“牛饮”呢?因为这时人体的胃气(阳气)正处于虚弱,尚未完全恢复,咱们喝的水即使是高于37度,但还是要用胃气去温化它,蒸腾它。此时如果大量饮水的,如果虚弱的胃气(阳气)不足以温化它,反而会加重病情啊(原文转自伤寒论:何者?以胃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

仲景接着说:等病了七八天后,如果病人感觉口渴,想喝水时,我们仍要根据病情,如果他能喝10升水,只能给他喝一半5升,如果这时候他喝完感觉胀满,小便不畅,有喘或者呕吐,就更不能给他喝。(原文转自伤寒论: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由此可见,古中医给病人喝水是非常谨慎的。

酒喝多了,会酒精中毒,水喝多了,也会水中毒。

我在医院曾遇到过好几起因短时间内过量饮水后,出现呕吐、嗜睡、神志不清,被诊断水中毒送往医院急救的。

呕吐,神志不清......很多水中毒为何都从头部开始发作呢?

因为一个人如果在身体不缺水的情况下快速过量饮水,那么体内以钠为主的电解质就会受到稀释,水还会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水肿,其中脑细胞会最先出现水肿,脑部压力增大后,就会导致头昏脑涨、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嗜睡、呼吸减慢、严重时会昏迷、抽搐危及生命。

看到这,很多人会问:如果没生病,每天喝八杯水这事总没错了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明白2个问题:第一,八杯水理论最早提出的真正含义。第二,我们身体是如何运化水的。

首先提出每天喝8杯水的并不是医生,而是下面这个营养学家。

▲Fredrick J. Stare:我自己每天都不一定能喝下8杯水

最早在他的研究论文中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喝6-8杯的水分,可这6-8杯水分是包含来自咖啡、茶、牛奶、啤酒,水果和蔬菜的所有摄入水分,并不单单只是水哦!

当我们喝了一杯水,到胃里之后,它不是直接一站式服务到膀胱的,而是要靠胃气蒸腾成雾气状,然后较清的那部分由脾负责快递到肺,混浊的那部分会下放到小肠,在小肠二次过滤再给到脾,剩余的留给加工炮制便便;到肺那里后,肺气负责一部分下降到膀胱,一部分发散到肌肤濡养皮肤,或生成汗液;从膀胱生成尿液还要靠肾气温煦,这中间肝和三焦还时不时要插手输布津液。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肾功能正常的人每天最多也只可排出10~20升尿,如果饮水过量会造成肾脏负担。所以,别小看这一杯水,这个身体水利工程五脏六腑都要全程参与,更何况你牛饮八杯呢?

这当中还不算中午的豆腐青菜汤,早上的面包......偷偷告诉你豆腐的含水量达90%,米饭的含水量达70%,面包中的含水量也有30%~40%。

此外,你是生活在潮湿的南方?还是在干燥的北方?你是在健身房流汗了一天?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外卖族?如果是在夏天,还在健身房出了一天的汗,那喝 8 杯也不一定够啊!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人,不同的出汗量,不同的体质,喝水量都因人而异。

相比之下中医就人性化多了,对于喝水这件事,中医的原则只有12个字:不渴不饮,饮必热饮,小口慢饮。

其次,判断有没有喝足够的水,最简单靠谱的方法就是尿完后,对它很有深意地回头一望:看看尿色。

如果尿液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的状态,恭喜你,是健康的尿液。人生已经那么苦B,何必给自己下套那些不知所云的条条框框?喝个水都要算计?真是吃饱撑着了!■

【来源:素问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