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养生】“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的养生奥秘在这里!
▲指导专家:孙良生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姜既是运用最广泛的家庭食材之一,又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吃姜,如喝砒霜”这些说法到底是不是靠谱?到底应该如何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姜来进行日常养生和治疗,深度理论,诸多技巧,独门经验,且听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孙良生医生为你全面解读!
谁是第一个吃姜的人?
传说神农氏,利用这种药物,治好了自己,他姓姜,就把这种药物取名为生姜。
孔子与姜
徐霞客与姜
以上三个名人的用姜,说明了姜的重要性——姜,居家旅行之必备良药。
孙医生介绍他的妈妈上来广州,晕车,一直含姜来缓解。
让我们开始来揭开姜的面纱
一味生姜的药就由很多种,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炮制方法,都由不同的功效。医生在临床中会根据不同的症状来选用。
一、生姜重在发散。
在家用得时候,主要在于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
二、干姜生姜是温,干姜是热的。功效重在温中散寒。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3、生姜皮生姜皮也是一味药,性是凉的。
大家是否很好奇,为何生姜皮是凉的。都是同一味药,性不同。这个就是中药的神奇。平时荔枝吃多了,用什么来解?是用荔枝壳。因为古人觉得,万事万物,都是有阴阳两面的。就是药物,有阳的一面,也有阴的。
生姜皮是凉性的。主要用于消肿、腹胀、痞满、和脾胃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平时用姜的时候,是否要去皮?平时因为有一些种植的农药残留,因此需要去皮。
4、炮姜
▲女性生产后用的生化汤,里面有就炮姜
5、姜炭
▲消化道出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或者女性崩漏漏,都会用到姜炭这味药
▲姜的全家福,医生在临床,会根据个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姜
孙医生举例,药方中用了干姜,但是病人土不伏火,就会出现虚火,那可能会采用炮姜来代替。正确用姜的关键在于体质的辨识。
用姜是需要对自己体质的判别。主要适用于体质偏于寒性、虚性体质之人。阳性体质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现代人的体质多数偏虚寒,这和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气候特点及我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临床以及在家里,如何用姜呢?
1、需要顺时而用!!
人体什么时候气在向外的呢?一天之中的早上,一年之中的春夏。所以吃姜,多数在早上,中午之前吃。广东的老百姓更加容易脾胃虚寒,因为南方土气薄,不养人,加上日夜空调,嗜食冷饮及凉茶,贻害无穷。
2、因人而用。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用。多数的人是偏虚寒的多。为何在南方吃姜,又很上火。是因为南方人的脾胃偏虚寒,老话,虚不受补!
为何平时吃一点姜会上火,为何经典科的干姜120克,却一点上火都不会。是因为药方里面有搭配。
3、因需而用。
根据身体情况来用,比如半夜3点受风寒,就可以直接用,就没有时间和体质的要求。
孙医生建议,家中备姜,可以治疗很多早期疾病。
早期,利用生姜的发散,来治疗风寒感冒,非常有效。而不是第一时间用抗生素!!!
女性的痛经,多数是虚寒为主,因此用生姜红糖水,是一种很好的缓和效果。
这种针对早期,身体正气还没有被削弱,效果会比较好。如果自己尝试了,还没有缓解,就需要尽快就医。
与姜有关的治病健身的汤方
一、神方!五虎汤!!!
注意,葱白是北方的大葱。生姜是发散,其他几个药都是护本的。因此很受用。小孩子都可以用。注意,也是在风寒的早期使用。
孙医生在介绍门诊案例,小孩7,8岁,过敏性鼻炎,喜欢吃冷饮,用了五虎汤吃一段时间就好了。
二、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方。
功 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用于气血偏虚寒体质的人。在秋冬季比较适用。
关于吃姜的几大存疑
经典中医认为晚上属阴、对应冬天,主静主藏,晚上人体的元气应该顺应冬藏而不应该升发,而生姜气味辛温,有升发之性,不利于收藏,故而不主张晚上吃姜。但是没有毒到吃砒霜这么严重。同时也需因人而异,因需而用。
这个问题与第1个问题类似,在中医理论里,冬天也对应于晚上,也是以收藏为主。以养元气为主。因此不建议吃;如果需要吃,则在冬天中的“春天”,就是早上来吃。
答案是,小孩子可以吃,但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小孩子的阳气相对来说是比较旺。小孩子气在往外。长时间吃,会有上火,口干。所以需要根据身体辨证来使用。现代很多父母的身体,影响了孩子的体质,所以现在好多孩子的体质都比较差。
答案,适可而止。生姜红糖,是属于偏气的,所以不主张长期吃。
生姜是属于阳性药物,适用于阴性的体质。特别是实热症的,需要慎用。生姜红糖水,是适合风寒感冒的。腐烂的生姜,是不能吃的。是否可把烂的切掉了用呢,答案是不能再吃。生姜的使用,最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把握三个原则,顺时而用,因人而用,因需而用。■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延伸阅读
肿瘤患者:不要等到山穷水尽,才想起看中医
生命时报:久坐是最温柔的“慢性自杀”,这份自救指南你100%能用上
101岁国医大师邓铁涛亲身示范“八段锦”
怎样才能提高受孕几率?请大家牢记“四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