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过年住院,他塞给医护的红包转头变成住院押金
过了正月十五就算过完年,新春红包可拆啦,是存是花都行。可广州市民吴先生碰到一件特别的事,他送出的红包,被人悄悄地“送回来”,一分未少。
这事让他既感动又意外——老父住院碰上春节,他向医护送上过年红包没想到钱却被存入住院押金帐户,全部“回流”,“感觉自己的心意分外被呵护了”,吴先生说。
一喜:春节假期前能住进医院
吴先生的父亲今年70岁,20年前心梗、10年前脑梗后便一直卧病在床,还身患严重糖尿病、高血压10年,而且有帕金森病史4年、血管性痴呆史2年,去年8月再次发生脑血管梗塞,从此开始在广州各大医院辗转住院治疗。
临近春节,吴伯伯出了院又再病重,“春节一般不收慢性病人,全家人愁坏了”,吴先生说,所以2月5日,父亲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收治住院时,吴先生称“很惊喜”。
高兴之余,吴先生又担心:父亲已经此前已经4次进ICU抢救,心、脑、肺、肾已经全面衰竭,清醒时不止一次表示太痛苦受不住,经全体亲属商议尊重老人意愿,所以此次只想住普通病房,自然、安宁地走完生命历程,“这也意味着,很多昂贵的检查、治疗都不做,医院能乐意吗?”吴先生说。
没想到的是,医生耐心听完诉求,加上必要的入院评估后,同意了!
二喜:医护照护患者赛家属
吴伯伯住院期间,一直没做创伤性、痛苦性强的检查、治疗,细心维持着尿量、身体营养,就连呼吸机也只上无创的,连吴先生自己都觉得父亲病案“没挣头”,可医生、护士、护工们没理这些,24小时围着父亲照护,“那份耐心、细心,家属都比不上”,吴先生说。
父亲的状况稳定下来,吴先生有空看看周围,才发现医护们不止对一个病人这么好。
病房是综合内科,慢性长期老病号多,很多像不听话的小孩闹腾。比如隔壁床的老奶奶,老年痴呆加上中风后瘫痪,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叫“姑娘啊,护士啊,我好痛,好想回家……”,她的家属都能躲就躲了,可护士们、护工们却一直轮流去陪她、安慰她,哪怕正忙没空,也会远远地回答她,让她觉得有人在陪着。
“真的,我有时听着看着,就流下泪来。”吴先生直言,无助中的温暖难能可贵,患者知道,家属更懂。
三喜:送出来的红包竟然“回来了”
不过,老父亲此次住院,最让吴先生意外与感动的还有一件事。
2月15日,为了感谢医生、护士还有护工,吴先生与家人满怀真心地包了红包,准备送给他们。没想到的是,护工就是不要,甚至有点“落慌而逃”;护士、护士长、医生,无一例外就是推脱不肯收,直到吴先生说“你看,我父亲还得继续治呢,又是春节了,一张红包图个吉利而已”,这才收下了。
一切正常地过着,直到2月21日,吴先生提出给父亲自费输点白蛋白,于是来到住院押金处,才发觉押金帐号里多了860元,恰恰正是他送出去的五封红包的钱数,一文不少!工作人员说,这是前几天医护来匿名存入的。“当时真的是百感交集,他们肯定是怕我多心,反而是我让他们为难了。”吴先生随后发了微信,感叹“好人真多”,感动了众多朋友。
“这没什么,是我们的传统,也一直在坚持着。”广中医三院芳村分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苏宏说,开科以来,当面推不掉的红包,担心家属“不肯收是不是不乐观,不肯关照?”等等地多心,干脆就接下来,全数交到押金里,也不告诉家属,一般结帐时才会知道,“这样的做法多少人次、多少钱?不知道,真的没统计这个,”苏宏说。
吴先生在朋友圈发的微信,苏宏却转到内部群里,“医者仁德,患者会看到也会对我们更放心”,以此鼓励同事们一如继往仁心仁术“加油干”。
尾声:送别是悲 温暖却真
吴伯伯毕竟一直病重,2月23日下午2点多,护士廖根春、吴燕珠率先发现了监测异常,各个生命指标都在下滑,医生们赶来,不停做着支撑血压、心跳、呼吸等的有效治疗,傍晚6时多,正在休息日的苏宏赶了回来,一直到8时多,坚持着、努力着,医护们忘了吃饭,全程站着。
吴家亲属们都来送别,妻子、儿孙、妹妹都在,吴先生握着老父亲的手说:“爸爸,你放心地走吧,别挂念我们,大家都爱你,你看,医生们一直帮你到最后,饭都不吃,一直站着呢……”吴伯伯安详而逝。抬起头,吴先生看到,医护们也流着泪。
送别父亲,心里自然悲痛,但吴先生一家却觉得老人最后在温暖里离世,是无上的福气,“医患情暖,感受更不同,因为那是非亲却胜亲!”吴先生说。■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