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西药选用,这样推荐准没错!
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迅猛增长,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绝经后出现骨质疏松症很常见,骨质疏松使骨脆性增多,导致疼痛、运动功能下降,易于骨折,是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降低、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诊断和治疗做一总结,以飨读者。
PMO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其中治疗药物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与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物、中成药等。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西药用药
如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其中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机制药物。
骨吸收抑制剂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特异性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
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PTHa)特立帕肽。
双重作用机制药物包括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药物、锶盐类药物等。
基础用药为钙剂与维生素D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PMO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是性激素类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地舒单抗、特立帕肽、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降钙素类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中医药诊疗指南(2019年版)》(2020年)中指出,建议将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PMO者的首选药物。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降钙素类药物、特立帕特治疗PMO疗效确切。雌激素替代治疗适于有明显更年期综合征的PMO者。新发骨折伴疼痛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类药物。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激素治疗(HT)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级预防措施,可预防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增加或维持妇女的骨密度。
《ENDO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中指出,骨折风险高的绝经后女性,初始治疗可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地舒单抗或特立帕肽,以上不能耐受或不能获得,也可用SERMs、降钙素类药物等。
双膦酸盐类药物有较广抗骨折谱,可降低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服用方便、少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但有胃肠道反应等;静脉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作用强度高,但发热、流感样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低、中度骨折风险者首选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口服不能耐受或禁忌及高骨折风险者可考虑静脉双膦酸盐类药物。
雌激素替代治疗适于有明显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定期进行妇科、乳腺检查,注意有引发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的风险,更年期症状消失后建议停药。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雷洛昔芬在治疗期间至治疗完成后5年内,都可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风险,特别适于乳腺癌风险增加的PMO。更年期潮热症状严重者慎用。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禁用。
新发骨折伴疼痛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类药物,如鳗鱼降钙素类似物(依降钙素)、鲑鱼降钙素,其作用是抑制骨吸收、控制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能轻微增加绝经5年以上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并降低椎体骨折风险,常用于骨痛明显的骨质疏松者。有潜在增加肿瘤风险的可能,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3个月。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用药
PMO中成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其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可辨证选用青娥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及其他有改善PMO证侯作用的中成药,较明确的药物成分包括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等。中成药可与钙剂和维生素D联用。
脾肾阳虚证治法需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推荐右归丸、仙灵骨葆胶囊等;肝肾阴虚证治法需滋补肝肾,填精壮骨,推荐左归丸、金天格胶囊等;肾虚血瘀证治法需补肾活血,化瘀止痛,推荐骨疏康颗粒/胶囊、壮骨止痛胶囊等,其中骨疏康可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要用于肾虚兼气血不足致瘀而导致的PMO。
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联合用药
PMO的治疗需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对严重的PMO,建议中成药辨证选用联和钙剂和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
参考文献: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中医药诊疗指南(2019年版)[J].中医正骨,2020,32(2):1-7
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33
3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8):903-906
4EASTELL R,et al.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9,104(5):1595-1622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