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的实践反馈,不一样的感冒治疗【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
经方不是死的,不同的人不同的证不同的方不同的剂量,临床运用经方,贵在一个“活”字!小道经方粉丝“清清梧桐”,是如何做到活用经方治疗感冒的呢?
实践经方 找回国学自信
跟着小道经方学习中医,慢慢的有了点体悟,在学习中找到了点乐趣。就是因为俺能解决了一点问题,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个经方实践的经历。
前几天我感冒了,有个鼻孔痒痒的,老是想流鼻涕,左眼老是流眼泪。因为身体没其他大问题,也不当回事,没及时处理。可过了两天,问题严重了,到晚上不断打喷嚏,头感觉重重得。这时我正好给老婆煮茯苓四逆汤,看着这几味药,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合进麻黄汤,记得药方是:茯苓60 生附子30 炙甘草 30 干姜45 麻黄45 桂枝30 (都是克)。(因为家里没红参杏仁,就凑合这么用了)
药煎好后,老婆一碗,我自己也喝一碗。老婆说这药也治感冒啊?是啊,我加味了。喝完休息,第二天感觉效果不错哦,感冒症状好像没有了。再来一碗,到晚上感冒痊愈了。
灵活运用经方, 感觉经方的魅力越来越大了!!
《小道经方》知识储备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原方剂量: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枚,炙甘草一两
得了太阳伤寒,表闭郁,津液郁于表,不能条达,导致了浑身疼。因为表闭,肺合皮毛,导致肺气不降,因此出现了喘。麻黄汤中,麻黄宣肺开表发汗,桂枝协助麻黄开表,有的经方家就说麻黄是个瞎子,桂枝帮它找到了方向,麻黄借助桂枝加强心脏动脉的力量来开表发汗。杏仁润肺。甘草在起到缓中作用的时候一般用二两,而麻黄汤中甘草一两,原因有二,一是甘草缓中,不利麻黄开表发汗;二是甘草是一个保水剂,如果剂量过大,会导致水停在中焦,导致腹胀,腹胀可能加重喘的问题。
小编温馨提示:麻黄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汗伤津液的问题,喝药后,中病即止。或者在解表药中加入附子,附子振奋在表机能,防止发汗太过。
道米们,请把你们自己治疗的实践经方反馈发给小编吧,让更多的人实践经方,找回国学自信!
请发至邮箱:3135551630@qq.com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小道经方朋友圈QQ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