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钟南山院士: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再看
疫情产生到逐渐扩大,在这期间大家的重视程度也在增长,对这种新型病毒的出现甚至感到害怕和惊恐。 我们的恐慌来自对于未知事物的不解,假期临近末尾很多朋友马上要回到工作岗位,在这个时机很多小伙伴更加忧心忡忡。 针对大多数人的疑虑,钟南山院士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挑选其中热议的话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问题一:返程春运即将拉开帷幕,这对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影响? 钟南山:返程春运涉及差不多千万人数回流,但我并不觉得返程春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春节假期延长了几天,超过了14天的病毒潜伏期,如果在此期间感染上病毒,已经在当地治疗了,是无法加入到春运大军中的。 但是从武汉地区出去的人还是要注意,因为疫情主要爆发在武汉和周围地区,这些地区的春节往返,仍然需要十分注意!
问题二:哪些症状是必须到医院就诊检查,哪种情况可以在家隔离? 钟南山:我觉得不能这么严格的进行划分,首先发烧的症状一定要去医院,看发热门诊,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在家等。 等下去如果真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会有20%会发展为重症。 在这样的情况下,失去救治机会就来不及了!
问题三:预计疫情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钟南山:当年非典持续了差不多五六个月,但是我相信新型冠状病毒不会持续那么久。 因为国家层面已经采取强力的措施,特别是早发现、早隔离这两点已经做到! 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防止疫情大爆发或者重新大爆发,与此同时,我们很多科研攻关还在持续进展。
问题四:公众什么时候能够接种上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钟南山:疫苗是一个相对较长的问题,我问过一些专家,满打满算各方面都支持的情况下,需要三到四个月,但这些时间可能还不够。 目前正在加快研究,还有就是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更快的办法,这些都是研究的过程,疫苗还需要时间。
问题五:你也担任疫情攻关科研组长,目前进展如何?
钟南山:还是顺利的。对大多数医院大多数医生来说,当务之急是救治病人,尽量减少死亡病例,这是第一位的。
科研是支撑,所以我们很多科研的工作要做,但是不能像过去那种严格的随机对照,是在医疗过程中观察一些新的治疗办法。
我们也在考虑中医的作用,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在广东就是这么做,在很多地方也这么做。
科研的原则是什么?怎么样利用现有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安全的药物用在新的病症上。
以上为对钟南山院士的专访精选内容。
从疫情初始到今天,每一天都有人因其离世,但在不断增加的死亡数据下,还有不断增长的治愈数据,让我们看到希望。 在这场与疫情的战争中,祖国人民危难之际,中医也积极参与到其中,并且创造了显著的成果。 据新华社发布的报道,上海市4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正在同步应用中医药治疗,其中14人服用中药饮片,27人服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上海市中医系统已有71名医护人员,随上海医疗队同行支援武汉,另有4位中医专家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号召,随时做好前往武汉第一线支援的准备! 面对让举国陷入险境的疫情,国家对于中医治疗的积极应用和信任是有原因的。 在2003年非典时期,中医就通过实力证明了自己! 非典时期全球发病人数超过100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大陆采用中医治疗参与方式,死亡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其中不乏现代医学远远领先我国的加拿大、新加坡等国。
非典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36名非典患者,无一死亡!
在非典疫情中期,那时一切西医的抗生素对病人都无效,起不到治疗效果。 面对病患不断产生的症状,西医完全做不到对症下药,治疗方案陷入混乱,正在这时中医积极介入挑起了重担!
让我们看看钟南山及其所在医院中医科是怎么说的。
医学论文《71例SARS患者中医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钟南山也是作者之一,该论文结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显著,且时间较早,重症患者病死率低。”
曾有很多人认为在那场疫情中,我国医学界取得的良好成绩,与中医的参与完全没有关系,认为中医有功“证据不足”,甚至嘲笑中医在“抢功”。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国家决定让中医参与疫情的治疗,钟南山院士也建议中医及早参与,已经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医是有效的!
如今疫情再次侵袭我们,国家危难之际提起中医的作用,不是为了争抢风头功劳,而是让各位同胞多一条防病治病的路,多一件健康无忧的法宝。 接下来的几天里,守正学堂将持续更新,经方中医对于新型病毒肺炎的预防知识,与大家齐力打赢这场疫情防卫战!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动态(持续更新)
截至 2 月 1 日 08:10,全国共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1,791 例(含港澳台地区 30 例)。
重症 1,795 例,死亡 259 例,治愈出院 243 例,疑似病例 17,988 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份、地区疫情最新情况:
湖北 确诊 7153 例,重症 1294 例,治愈 166 例,死亡 249 例
浙江 确诊 537 例,重症 50 例,治愈 9 例
河南 确诊 422 例,重症 41 例,治愈 3 例,死亡 2 例
广东 确诊 393 例,重症 50 例,治愈 11 例
湖南 确诊 332 例,重症 34 例,治愈 3 例
江西 确诊 286 例,重症 33 例,治愈 9 例
安徽 确诊 297 例,重症 3 例,治愈 3 例
重庆 确诊 238 例,重症 26 例,治愈 1 例,死亡 1 例
山东 确诊 202 例,重症 13 例,治愈 2 例
四川 确诊 207 例,重症 4 例,治愈 3 例,死亡 1 例
江苏 确诊 202 例,重症 2 例,治愈 5 例
北京 确诊 139 例,重症 26 例,治愈 5 例,死亡 1 例,
上海 确诊 153 例,重症 9 例,治愈 9 例,死亡 1 例
福建 确诊 120 例,重症 12 例,疑似 116 例
广西 确诊 100 例,重症 10 例,治愈 2 例
陕西 确诊 87 例
云南 确诊 83 例,重症 8 例
河北 确诊 96 例,重症 8 例,死亡 1 例
辽宁 确诊 60 例,重症 6 例,治愈 1 例
黑龙江 确诊 80 例,重症 12 例,死亡 2 例
海南 确诊 58 例,重症9例、治愈 1 例、死亡 1 例
山西 确诊 47 例,重症 3 例,治愈 1 例
甘肃 确诊 35 例,重症 6 例
天津 确诊 32 例,重症 13 例,疑似 97 例
贵州 确诊 29 例,重症 4 例,治愈 1 例
宁夏 确诊 21 例
内蒙古 确诊 20 例,重症 4 例,疑似 1 例
新疆 确诊 17 例,重症 4 例
吉林 确诊 17 例,重症 1 例,治愈 1 例
香港 确诊 12 例
台湾 确诊 10 例
青海 确诊 8 例,重症 1 例
澳门 确诊 7 例
西藏 确诊 1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