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七篇大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天人合一何以可能?
#学医致用
看七篇大论,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看不懂的,也许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的句子就看不懂了,甚至每篇文章的要义就根本看不懂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对中国术数的不断深入,已经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和临床看病,就会发现,其实里面说的所有的内容,都是非常的深奥的。
中西方的差异,科学与技术的差别
对于绝多数人来说,读《黄帝内经》都知道所谓的术数,但是术数到底指的是什么,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用它来干什么,就没有多少概念了。西方的学术,一般是从基础研究开始,有了科学,因为科学的兴起,所以有了技术,技术是用来改善社会条件的,是用来改变世界的。
但是,中国的学术,刚好有点相反,我们都是先有所谓的道,然后才有术数,术数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就是认知这个虚无缥缈的道,然后才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术数,其实就是认知道的一个工具。
《黄帝内经》讲了很多,无非就是扎针,全本书加起来不过是13个方,而且这些方还不是我们常用的,那么为什么这本书,讲了那么多的大道理,就是不教你如何看病呢?实际上,这本书隐含了很多中国的术数内容,只是这些术数都没有明白的讲出来,而是我们要自行修炼。
天人合一,一种逆人性的思维
我们习惯性的认知就是先有感性认识,才会有理性认识,但是在天人合一这件事上,这个好像刚好反了,先有了理性认识,才会有感性认识。我们的认知,一般都是局限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的,超出了我们的生活范围,是无法认知的,这个时候只能靠想象,比如“东方生风”,是很容易的,但是“风生木”就有点难了,那么再进一步说“木生肝”,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想象力超乎寻常的发挥,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综合体现。所以,汉代提出来的天人感应,我们可以觉得非常搞笑,但是上升到了天人合一的高度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认识到,这是人类第一次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天人合一的提出,其实就是提出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辩证法之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观点,把人的认知局限突然打开了,同时也暗示了世界的统一性的潜台词,这是我们人类社会认知的一次飞跃。
在天人感应之中,存在着荒唐与愚昧,所以我们会说董仲舒的是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到了天人合一,这个就不是封建迷信思想了,这是成熟的哲学思想,一个哲学思想比封建迷信思想,多了一个理性认识。
天人感应,还是停留在我们熟悉的巫师认知范围,属于宗教的认知;但是天人合一,则处于一种历史的认知范畴,属于哲学的认知。其实,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接受了来自宗教哲学的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来自佛教的思想。
往期精彩:
东方生风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内经》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内经》揭示的生命的第一性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圣想到了一起?!
中医的第一性是什么,什么是万物的皈依?
《黄帝内经七篇大论》讲了什么?
声明:本阁与庆余阁(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没有一点关系,请庆余阁粉丝不要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