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读一流的书和二流的书是什么感觉?

读一流的书和二流的书是什么感觉?
读一流的书和二流的书是什么感觉?

朋友投我所好,送我一本《唐诗选》,还是现代人注解的,当时一看便认为不是什么好的本子了,现代人注解唐诗的太多了,随便一个出版社叫上几个人就出版了,质量好坏且慢说,能挣钱就好。《唐诗选》纸质不太好,装潢也一般般。突然,有一天捡起来翻了翻,看了一看王维的诗,王维是一个比较多面的人,号称“诗佛”,所以注解他还是需要一些功底的,看了几首之后,发现注解的入木三分,突然心里一个咯噔,这厮是谁呀?

然后就顺手翻到序言,好家伙又是一篇大文章,几千字把唐代的诗歌流派、社会基础剖析的一清二楚,最后署名“余冠英”,于是心中释然了,难怪呀。余冠英是近代非常有名的选诗家,有很多选本流传,民国时期与闻一多、朱自清等多有过从,重要的是他还活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他选的诗能不精吗,他注解的诗能不详实吗。

还有一次去书市淘书,那个时候专门研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以一般杂书都看不上,更不会去研究什么妇科、儿科、男科了,运用《伤寒方》就可以,所以那次随手翻了一下地摊上的几本书,记得有什么《女科要旨》《女科经纶》一类的书,那个时候翻开《女科要旨》,看了大吃一惊,这厮讲的怎么那么好呀,以前怎么不知道呢,然后翻到首页,原来是陈修园写的,心里突然平静了,他写的那么好,得服。

现代的人很喜欢读名人的著作,比如莫言得了诺贝尔奖,于是在书架上要摆上几本,哪个老师有名气,书架上满满的就是谁的书,我就不太喜欢读这些书,喜欢淘,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好的东西,而不是接受别人说好的。因为我始终坚信,一个人的著作就会像作者一样充满了精气神,他在你面前一坐,就能给你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还是一个小屌丝,但是蛟龙终非池中物,得到蕴育便飞腾。有的文章,特别是名人的文章,其实很平庸,读了没什么感觉,但是在种种原因作用下,还是能够大卖,大行其道,但是这种精神粮食往往是夹杂了一些不营养的东西的,就好比肯德基并不一定营养,还有可能是非常垃圾的食品。

当我们读这种书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比如最常见的二流作品基本上就是教科书式的文章了,文章观点不一定对,同时也不一定尖锐,看起来很舒服,四平八稳,让学生一旦接受就觉得是这个世界上的真理,直道有一天在实践中发现原来错误百出时,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受了多大的骗,错过了多少看似偏颇却又正确的观点。

一流书与二流书的差别就好比有人问你,初恋的感觉是什么?

二流的诗人会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天下有百般娇嫩的花朵,我都懒得看一眼,一半是因为我更成熟了,一般是因为你呀。

一流的诗人会怎么说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我很想回忆当时的感觉,但是当时就已经了无可寻了,是什么感觉,说不上来,因为当时太投入了,都忘了记忆。

两者一对比,就会发现,前者谈恋爱的时候还会修道呢,心思还在长生不老上,后者就没有了自己了,哪个深,哪个是套路,一目了然了。

老残游记
清末的刘鹗有一本著名的小说《老残游记》,他在序言里面说: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泻。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古今经典著作,没有一本不是倾注了作者一本子的人生体悟和心血,他们不是用笔写书,而是用血用泪写书,一生的精血最后凝华成一本书,人与书之间已经没有多少界限,彼此不分你我。这便是一流的书,一流的书能悟入很多人的内心世界,而二流的书则刚好相反,读过即便忘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