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和阴阳,汗液的功效与治疗功能
#伤寒悟读
前面说到在通往阴阳和的道路上,有不同的方案,主要看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我们使用这些和阴阳的方法时,如何判断达到了阴阳和的效果呢,通常有几个指标,一个是大便,一个是小便,一个是出汗,一个是精神。今天我们就说说出汗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典之中说“阳加之阴谓之汗”,出汗是什么因素呢?因为有了阳的要素,加入到阴之中,所以就会有汗。其实出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缺不了阳气的,没有阳气的加持,阴液是不会自动跑出来的,况且如果要跑出来,也要从大小二便出来,所以从皮肤出来的汗,是基于阳气加持下的阴液的运动。 火郁发之 发汗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排出体内的热气。很多人就会问了,为什么我们寒气重反而要发汗?因为出汗是我们治疗的一个结果,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目的,目的是该出汗的时候出汗,不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只有这样我么的阴阳才是平衡的。 通常情况下,人体寒气重,津液一般都会保留在体内,此时就应该稍微振奋一下阳气的力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温阳的方案,当出汗的时候,就代表着阳气已经到达了身体不需要的程度,不需要再储藏下去了,必须通过出汗排出体内。 如果人体有郁火,这个时候汗液就会自动出现,但是如果经络不通,汗液就不会自己出来,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之赶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疗方略。 所以出汗是人体内部阴阳多少的指标,出汗了说明阳气多了,不出汗说明阴气多了,如果出汗不止,则说明阳气不断的泄露,久而久之也会阳虚,但是同时,汗也是阴液,所以有的时候出汗也会出现阴虚,两者兼而有之。 所以我们治病过程中,一般是有汗的需要止汗,这是阴液回归的表现,桂枝汤证就是如此,用大量的生姜、甘草、大枣回阴液;无汗的需要出汗,麻黄汤、葛根汤就是如此,因为出汗则代表着人体的阳气已经恢复。 不仅如此,在其他药物使用的时候,也会有出汗的现象,比如很多患者在服用半夏泻心汤过程中会出现出汗的情况,这就是一个阳气恢复的状态,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是很难得的。当然,有时用半夏泻心汤之后,患者从汗出淋漓变成了不太出汗,这是补脾胃的作用,是人体的阴液得到了回溯,这两者都是阴阳和的一种表现,所以治病的时候,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出汗的问题。 寒性疾病,治疗到患者出汗比较自然了,那就是成功了一半,就是阴阳和的一半;热性的疾病,治疗到患者不太出汗了,或者只是微微出汗了,就是成功的表现。
更多内容,欢迎收听赣派过及体质论课程,链接如下:
第一课:赣派体质学第一课:体质是怎么形成的,不挑食的妈妈才能养出健康的孩子!
第二课:环境塑造体质,时空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课:为什么要用五行过及论体质
第四课:五行过及论体质在临床的运用,预判与养生
第五课:木太过体质怎么确定?为什么那么多胖子?
2019年末,庆余阁举办了一期《伤寒论》课程,讲解从《平脉法》、《辨脉法》到《厥阴篇》等12篇内容,第一次全面讲解《伤寒论》内容,与同道共同进修。拟于下半年举办第二期,有关事项如下:
一、课程内容
(一)伤寒气化相关内容,包括治疗疾病的步骤,疾病所处阶段,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疾病的不同治法与表现。
(二)《伤寒论》经典条文397条,每条皆讲解;最好使用林亿版《伤寒论》,重点讲解伤寒例、平脉、辨脉法。
(三)梳理成无己、窦材、张志聪、陈修园、黄元御、郑钦安、彭子益及现代扶阳派的学术脉络;
(四)课程以语音结合文字,适当的配合PPT,因每个条文解讲解,不割裂《伤寒论》内容,原汁原味呈现;
(五)对《伤寒论》中的方给出运气学条件,譬如桂枝汤变化的桂枝法不适合阳明燥金主气及金太过的主运气候条件;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麻杏竹甘汤适合阳明燥金主气及金太过主运及客运条件,降低用方难度,简化临床辨证;
(六)演绎其中的相关名方,如桂枝汤到桂枝法,麻黄汤到麻黄法,四逆汤到四逆法,理中丸到理中法、半夏法。立足原汁原味中医理论及易道原理,呈现《伤寒论》内容。
二、课程时间
为期半年,总共25次课,每次课1小时-1.5小时;2020年11月中旬开班;
三、招收对象
致力于中医临床及临床研究者,中医爱好者,基层医生,往届易道春秋学员优先。
四、学员名额
名额上限不超过100人;报名前20名赠送签名版《经方串解》书一本,留作纪念。
五、收费情况
3750元每期,往期学员八折优惠,只要参与了一个课程,以后开办的培训课皆打八折。易道春秋第四期、第五期学员如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五运六气论文,则可以免费进入本班学习。
六、报名截止
正式报名10月份开始, 报满为止,开班前停止收学员。
七、报名方式
扫描以下二维码,提交相应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务、中医基础如何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