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精神,是社会已经阶层固化的表现,你还羡慕么?!
在微信朋友圈时不时会有一两篇关于贵族精神的文章,不过这种文章一般都是不瘟不火,很难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所以一般都是传播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也就慢慢淡出人的视野。
可能大家都对贵族精神很向往,其中一个最广为流传的故事就是法国的王后踩了刽子手的脚,还有道歉说一声对不起。其实这种事,根本不涉及贵族不贵族,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一个非现代的社会,或者说历史上的任何社会,从来都是一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的社会阶层固化。
名士风度
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就熟悉种田的各种技术,所以耳濡目染,农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非常轻巧的事情了;商人的儿女则从小就熟悉各种商业规则,能够利用身边的各种机会创造商机,所以天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手;而所谓的贵族,其实就是知识分子,因为父母的关系,可以继承这些与生俱来的生命品质,并没有什么别的优势。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经常眼高手低,而且读书越多越突出,这也是古代有的知识分子自嘲“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原因。
中国知识分子最追求的就是魏晋风骨,一种傲骨凌凌的人生姿态。但是,只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就知道,魏晋风骨是在一种门阀社会中产生的社会形态,门阀社会说白了就是富贵垄断的社会。上层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说门面上就是一种人生取舍将下层社会隔离开来,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东西达到了顶峰。
阶层固化
南朝时期,一个皇帝的尚书,想跟山东的王氏家族通婚,想成为士大夫都需要求皇帝,而皇帝对于这个也说了不算,这就是一种贵族精神。皇权算什么?金钱算什么?所有的东西,到了贵族的眼中,都是轻如鹅毛的东西,只有心中的道德律才是可以追求的,所以读书人最愿意追求的就是魏晋这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生姿态。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又充分暴露了知识分子的无知与无能,当叛军入侵的时候,江表的王凝之居然听信传教士的言论,不备战,只用做法就可以驱逐敌人,最后落得一个人死见笑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也经常碰见一些五谷不辩的朋友,天天吃稻谷,但是不知道稻谷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这种从小就没有经历过劳作的艰辛,没有到一线体验生活的人,很容易脱离实际,最后变成一无所成。
假离婚
另一方面,贵族精神必定会与功利主义同时出现,比如晋代的时候就是因为拜金主义风气太重,导致很多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我们这个社会,拜金主义也是极其严重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超高速的近几十年,由于金钱来的太容易了,成功的太简单,所以很多人习惯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富翁。
现代社会的拜金主义之风也是越来越重,为了一套房可以离婚,也可以结婚,这是一个变态的社会,只要拜金主义横行,贵族也慢慢就出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这个民族的悲哀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