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犯鼻炎怎么办,可以用吐法么?弄点瓜蒂散试一试!
#读经典 做临床
鼻炎是很多人的痛,虽然这种疾病不是那种绝症,但是总是让人头痛,那么为什么鼻炎会有这种问题呢?我们这段时间是在读《儒门事亲》,所以一定会结合张子和的一些观点来讲解,这样才能够当大家认识的更加深刻,也可以从经典之中获得更多的智慧,为什么要拿犯鼻炎这个事来说事呢?
其实,我们前面讲的晕船,晕车,这个已经涉及到了中医的吐法,这种吐法普遍的都是因为可以祛除人体身上的痰饮,所以很多人都说晕车晕船其实是痰饮作祟,实际上呕吐的方法也是祛除痰饮的。为什么呕吐是祛除痰饮的最好的方法?因为痰饮普遍都是在人体的上焦部位,根据就近原则,中医治疗这类疾病就是用吐法,而人体本身就比人的大脑还聪明,所以会自己不由自主的使用吐法。
但是,在人体的另外一个部位,其实也是上焦,这个上焦离肤表有一定的距离,离脾胃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个部位就是鼻子,我们在治疗鼻炎的时候,其实一直使用的方法就是发表,或者是疏肝解郁,发表正对的是表证,疏肝解郁其实针对的是半表半里,按照部位来说,其实都是来自上焦,所以这个办法就是来自吐法的灵感。
瓜蒂散治疗鼻炎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金匮要略》之中有一篇文章记载了瓜蒂散治疗鼻子不通气的这个方案,这个案例被放在了湿气病篇,也就是说张仲景把鼻炎之类的疾病放在了湿气病,所以治疗的时候其实是要除湿的,是要用发表的药物的,有时候也会用涌吐之剂,即我们知道的瓜蒂散。
其实这个方子在民间,会有人进行改编,用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直接放进鼻子里面,刺激鼻子,连续打喷嚏,打完喷嚏之后,人的鼻炎就好了。所以,我们其实也要认识到的一个点就是,人体自己的打喷嚏,实际上也是在治疗疾病,真是因为如此,所以张子和说:
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我们看到的口吐涎沫,比如癫痫之类的疾病,其实是痰饮在上焦,所以治疗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而有一些患者因为脾虚,自然也会有流口水的反应,此时应该治疗脾胃虚,应该用燥湿祛痰之药;打喷嚏,其实也是吐法的一种,所以治疗的时候还是可以按照前面我们列举的方案治疗;另外就是有些人动不动就会出眼泪,这种按照我们的辩证方法是风邪,实际上也可以按照我们用吐法的方案来治疗。
所以,鼻炎我们除了发汗,除了熟悉的辛夷花、苍术之类的药物治疗,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吐法。在吐法之中,我们可以选取的药物有三十六种之多,我们列几样出来,大家也可以选择使用:
以《本草》考之,吐药之苦寒者,有豆豉、瓜蒂、茶末、栀子、黄连、苦参、大黄、黄芩;
辛苦而寒者,有郁金、常山、藜芦;
甘苦而寒者,有地黄汁;
苦而温者,有木香、远志、浓朴;
辛苦而温者,有薄荷、芫花;
辛而温者,有谷精草、葱根须;
辛而寒者,有轻粉;
辛甘而温者,有乌头、附子尖;
酸而寒者,有晋矾、绿矾、齑汁;
酸而平者,有铜绿;
甘酸而平者,有赤小豆;
酸而温者,有饭浆;
酸辛而寒者,有胆矾;
酸而寒者,有青盐、白米饮;
辛咸而温者,有皂角;
甚咸而寒者,有沧盐;
甘而寒者,有牙硝;
甘而微温且寒者,有参芦头;
甘辛而热者,有蝎梢。
以上药物,我们都可以作为鼻炎的选择,也可以作为治疗晕车晕船的方案,主要看大家适合什么样的药物了,如果是寒气重,则可以选择热性的药物,如果是热气重,就可以选在寒性的药物。
经过少阁主的多番劝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俞若熙教授答应给我们的粉丝来一波福利,开设了一个基于临床的实战课程。俞老师出自中医世家,师出名门,从事体质学研究,也是一个临床实战家,平时看的患者非常多,都看不过来。
此次为庆余阁的学员讲课,主要就是奉献临床上常用,效果可观的40多个方子,详细讲解中医治病原则、辨证论治、五行生化制克、经方解读(10个左右经方)、辨体-辨病-病症三辩模式诊疗以及在体质学的指导下,进行感冒的不同论治、咳嗽的不同论治、失眠、精神类问题诊治、脾胃病的诊治、代谢综合征的诊治、妇科病的诊治、皮肤科问题诊治、肝胆疾病诊治、肾虚诊治。
据少阁主了解到,俞老师的患者非常多,经常在互联网上看不过来,所以个人非常想让她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出来,所以邀请她开设了这个临床课程。我也知道,庆余阁不少人已经报名了少阁主的课程,但是“别裁野体近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大家要报名的可以咨询我们。因课程招收学员有限,在我们平台只招20人左右,也会收相对应的学费,如果要报名,往期庆余阁学员优先,高级班学员有优惠。
报名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今天是国庆长假第三天,希望各位同道的身体、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在休息之余,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学习和讨论,共同进步!近期我们将继续一起读名著、做临床,下期预告:
患者治病,最大的忌讳是折腾,能不远行则别远行!
往期精彩:
秋季干燥多抑郁,要想思想不抛锚,这个经方准备好!
秋季来了,便秘、皮肤不舒服,这个名方来给你解困!
气郁体质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人得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