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时珍和他的时代,中医和他的时代
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在中医圈还是比较难定的,至少学院派与民间派有着异乎寻常的分歧,比如对于很多经方使用者而言,李时珍是不得要领的,是非常失败的。但是,对于很多从事中药研究的人而言,李时珍就是一座高峰,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以治学思路来说,李时珍其实是汉儒的路子,必须追本溯源,必须求真务实,所以很多时候学问看起来很繁杂。而经方家就有点宋儒的意思,好比讲求一个求本反约,追求反求诸己,或者是陆九渊的路子,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不是简单的吸收六经,而是将六经融入自己的血液,做到水乳交融;我注六经则突出一个我,老瓶装新酒。所以,我们在学习伤寒的时候,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但是没有一个不说我不是得的真传。
用金庸的武侠路子而言,李时珍的路子有点像华山派的剑宗,而经方家则是气宗,他们之间有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在反观内照的时候,大家的眼睛会关照伤寒,而在积极进取的时候就会转向李时珍。其实,这个状态是由历史决定的,历史总是能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痕迹。
中国的历史,总是在反复螺旋地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有波峰有波谷,如果逢波峰,人就是无比的自信。如果是处于历史的波谷,人也会异常自信,这种自信是来自自我的观照,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基本要素,不管如何,我们从来不会因为苦难或者艰辛改变我们的态度,很奇怪也很有意义。
比如,在中华民族无比自信的汉代,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可以向宇宙探索,汉人建立的王朝可以是横亘几千里,东接海洋,西接荒漠,所以在他们的体系内,天下就是中原,中原就是天下。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层层危机的宋代,我们的自信依然存在,并且斗志昂扬的往前走,向前进。所以,宋代人的做学问路子就是内向型的,但是内向型的路子并不会阻挡我们自信地挖掘可靠的东西。
恩,不说那么多没用的了,其实说李时珍与经方,就是要梳理清楚这两个流派的发展与中医药时代的关系。在李时珍的学说大行其道的时代,其实就是中医药大行其道的时代;而经方如果大行其道,代表着整个名族是向内发展的,或者中医药群体是内向发展的。当然,这种学术上的风向并没有什么先进与落后的差别,但是可以看出整个历史的方向。
今年是李时珍诞辰五百周年,中医肯定要纪念李时珍,只不过很多经方爱好者估计连看都不会看一眼。恩,这个时代的确是李时珍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