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你了解“泻南补北”么

你了解“泻南补北”么
你了解“泻南补北”么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五行见天机,五脏成人性
教科书上有关五行的解释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但是这恰好是我们误解最大的,很多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弄明白,就稀里糊涂地开始学习,开始运用,开始传播,最后还是稀里糊涂。譬如相乘、相侮这些概念来自哪里?五行之间的关系除了相生相克还有其他么?母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除了相生,他们还能有其他作用么?
开悟很重要,重要的不是开悟,而是开悟后对经典的正确观念。
五行中一直有一个梗,大家都解释不清楚,《难经》中说泻南补北,为什么子能令母实,母能另子虚,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泻南补北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五行之中的关系,相克;教科书不叫相克,而叫做相乘,乘是驾驭的意思,比如木乘土,就是木驾驭土的意思。而相克呢,克的本意是“肩也”,用肩膀扛起来的意思。所以木克土,就是木能扛起土的意思,能够接受土的压力,水克火,就是水能够扛起火的压力。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叫做乘,比如木乘土也,本来是木抗着土的,现在变成了木驾驭土。本来人骑马,马能扛起人,现在变成了马乱跑不听人的话,这就是相克与相乘之间的关系,所以克是正常的,乘就不是正常的了。
这是因为有这重关系,所以有所谓的相侮,比如人虐待了马,那么就是人侮马了,这个时候就不是马克人,相反,如果马绝敖不逊,马不听话,把人绑架了,叫做乘了。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道补不足,泻有余
明白了相克的意思,才能明白子能令母实,母能另子虚。譬如,土本来是可以耐得住水的,这个时候金就会去生水,如果土耐不住水,也就是水泛滥,像现在的长江流域,这个时候金就不生水了,因为水不需要生,已经太过了,如果土能克住水,水不会泛滥,天地间自有平衡之道,金自然而然就去生水,水可以耗散金气,这个时候就是“母能令子虚”。同样,子能令母实,以土为例,土之母为火,木是耐得住土的(木克土),当土盛的时候,木就扛不住了,这个时候火就不会去生土,因为这样火才不会不足,才不会去泻木,自身调节达到平衡。
明白了克的意思,再去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是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东方实,金耐不住木,木太过,水自然不来生木。水不生木,则水不会泻金,金与木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加稳定。西方虚,则金耐不住木,如果泻火,则火耐不住金,而火去生土,土来生金,火与金之间的平衡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
人之道,补有余而泻不足

另外,补的意思是什么?说文解释说:完衣也。也就是把衣服缝好,没有漏。补北方,就是让北方被封藏好,这样才不会泄出来,泻不出来自然就不会去生木了。而泻南方呢,泻的意思就是倒出一点来,泻南方就是把南方多余的东西倒出一点来,倒出来的东西会到哪里?只能生土了,因为五行之间只有一种运动状态,那就是五行相生。
整个泻南补北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五行的运行看作是一条长河,子太过不需要生了,那就在他的上游“补”住;子太虚,则需要盗用也就是泻一点母之气,这样才能生。
好比如,东方实,也就是中国人经常肝气太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补其母,把肾封藏起来,肾水自然不会生肝,此时肝太过的情况就得到了抑制,变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比如,肺气太虚,我们就必须泻其母,就是泻脾胃,那么如何是泻脾胃之气呢?用甘温的药把脾胃之气调出来,自然而然就去生肺气了。
所以肝气实的人,我们一般乙癸同源,用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之类的药补肾,自然就能达到治疗肝气实的效果,因为我们把肾补起来了,不让肾气泻出来,肝气就没有了来源;肺气虚的人,气喘、气短等,我们用大量的泻脾胃的药,把脾胃之气调出来,用来生肺气,譬如人参、黄芪、白术等药,但是脾胃是生化之源,稍微一调动,立刻就有后天水谷之气补充进来,此时反而没有泻的症状。

阴符奇文三百字 费尽千古才人知
不懂阴符,终难解五行
为什么历来的医家都解释不通这条?考察一下《难经》的流传可以发现,现代的经典著作之中,除了《伤寒论》,只有《难经》是汉代的著作,其余都是汉以后的著作。顾炎武说“汉前诸人皆通小学”,汉代的著家都是懂训诂之学的,所以他们写的书有古意,即每一个字都有实在的意思,较少虚词,理解“泻南补北”的关键在补泻,而这是一直不被注意的。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