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是百病之源?如何协调人体阴阳?
(一)进补上火
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扶阳、上火的文章,其实上火的现象有很大的普遍性,只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关注罢了,因为绝大多数的药物,特别是温热性的药物,只要稍微一补,就会出现上火的现象。
上火现象分两类,一类是局部上火,一类是实火,全身性的。局部上火主要是因为气有余便是火,气有余不是真的有余,而是局部有余,所以出现了上火。实际上,上火其实就是一种上热下寒,还有一种上火则是实热型的上火。
实热型的上火,一般是由于长时间的腹泻,肠胃功能紊乱,一旦用药物恢复了肠胃功能,很多人阳明一实,再加一些补药,就会出现便秘,便秘的时候如果没有用理气清热的药物加以疏解,很快就会在补气的药物作用下出现上火,这种实火是非常严重的,有的时候会导致前期的治疗前功尽弃。
虚热型上火,则是因为吃了一些温热的药物,刺激人体,本来还有下焦的寒气,所以不得不用温热的药物,吃药之后,下焦寒气没有清楚,上焦火气开始出现了,所以这种上火也是困扰我们的常见问题。
(二)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一般指的是从症状上来看,头面部因为是三阳经说过,气血充足,很多时候表现为阳气充足,稍微有点气候变化,或者吃一些热性的食物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眼屎、心烦、失眠现象;而下寒则表现为大便溏泄,或者先硬后溏,或者吹一下凉风就会表现为腑寒证,腹泻腹痛,有的时候腹痛只需要用温热的东西捂一下就会改善,或者其他的寒性症状。
上热下寒有很多危害,比如下寒一般就是肾阳不足,轻一点的会导致精神不足,特别是持续工作能力不够,严重一点则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现象;对于妇人来说,大多数的月经不调都是上热下寒导致的,所以在治疗上都会考虑用一些降气的药物,会考虑使用一些温阳之药。
上热下寒最关键的,还是由于局部的热象,很多人会出现青春痘,头面部出现火热之象,然后上面热会诱导人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寒凉的食物进入肠道之后,会不断加大下焦的寒气,这样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上热下寒其实有一个生理基础,所以才会那么普遍,因为中医认为心肺在上焦,肝肾在下焦,心脏为火,火是炎上的,上焦自然会比较热,另外,三阳经多气多血,都居于头面部,所以头面部表现出阳气旺盛也是生理条件决定的。但是,下焦就不一样了,肾为阴,天癸为至阴之水,此时阴往下走,自然会导致人体的阴阳之间的分割。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所以,一般来说,自然会使上焦的火热变弱,使下焦的寒水变热。但是,人之道则刚好相反,我们所做的,有为而作的事情,就会加重这种偏好。上热下寒本来就是一种人生的常态,但是人需要做的就是始终平衡好这种状态。
所以,在生理上,人有脾胃,有肝胆,脾胃是一条路,不断的升清降浊,才会有上不太热,下不太寒。肝胆与肺又是另外一条路,也是维持上不太热,下不太寒,两条路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阴阳分离,是万病之源
熟悉经方的人都知道,桂枝汤是众方之祖,而桂枝汤治疗的疾病有一个主要特点,那就是“阳浮而阴弱”,也就是说桂枝汤治疗的疾病还是上焦太盛,下焦虚弱,基于这个现象,日本汉方学者提出了桂枝汤可以补肾的观点。
桂枝汤是辛温发表的药物,同时也是温补之品,为什么还是可以治疗“上热下寒”呢,其实中医治病,一直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上热下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其中就包含了阴阳之间的平衡。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心肾代表的就是人体的水火,水火灭了,那么阴阳的征兆就灭了。再深入考察的话,其实很多方剂的治疗都对上热下寒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只是我们一直没太注意而已。
在中医方剂中,一大半的方剂都是围绕水火来的,所以治疗疾病辨别寒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寒热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一味药不一定就是纯粹的寒凉,也不一定就是纯粹的温热,两者都是有一定的界限的。
《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阴阳之间的最好关系是,平秘,所谓的平秘,其实就是阴可以正常活动,阳被藏起来了,其实关键是让人看不出阴阳,没有所谓的阴阳,这就是精神乃治的关键。而生病则是阴阳之间,阴不平了,阳也不被藏起来,两者都现象出来了。
心肾是水火,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所以上热下寒是疾病的普遍的状态,也是我们治疗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现象。
(四)说说黄连汤
黄连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其方为黄连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按照传统的方解,黄连汤是治疗脾胃疾病的,所以也叫作和解之剂。作为和解剂,就应该有和解剂的样子。
所谓的和解,其实就是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我们前面说的上有热,下有寒,这个时候就需要调节,就需要和解。
“胸中有热”,非指胸内发热,而是说患者多有烦躁、失眠、心悸等心火出了问题的症状。“胃中有邪气”,胃中,多指心下,是上腹部,气,多为动的意思;所谓邪气,是指不正非常之反射或动作,如胃内撩扰不适,或呕吐,或胃中撑胀攻冲,或肠鸣如水声。”腹中痛”,多指脐周或脐下疼痛,或如窒如胀,或如坠如结,或冷痛,或冲逆而痛。这几种现象的出现,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胃不和。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方剂中重点的两味药其实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还有一个就是黄连、甘草、人参、大枣、半夏,两个分拆,其实就是桂枝汤合半夏泻心汤。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其实也对上热下寒有作用;半夏泻心汤主要是调和脾胃,中焦湿热,寒热错杂证的,两者结合在一起,对于上热下寒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在日本,此方用于醉酒。经方论坛上还有人介绍此方预先煎成真空包装汤剂,当做成药出售,用于春节期间的消化不良,很受大家欢迎。其实,黄连汤作为和解剂之中的代表方剂,可以治疗的疾病太多了,不仅仅是脾胃病,只要涉及阴阳不协调的,都可以用黄连汤来和解。
除此之外,只要可以调理脾胃,就可以协调阴阳,这也是李东垣能够获得那么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前期精彩:经方疗效强,五运六气简便,五运六气+经方= ??
今年会干旱么?注意流行脑炎等疾病来袭,粮食价格会暴涨么?
诺如病毒来袭,吐泻同作,中医教你如何简单应对?
我在三伏天里吃黄连,你却艾灸不停外加三伏贴!
温馨提示:
第三期易道春秋即将开讲,欲报名者尽快报名。马纯阳医生接受网诊,但安全起见,不接受急危重症网诊,具体流程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更多精彩内容,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