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汶川地震十年祭: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古代怎么预测的,有什么意义?

汶川地震十年祭: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古代怎么预测的,有什么意义?
今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祭,所以抽空写一些有意思的文章,特别是如何运用五运六气来预测灾难发生,毕竟五运六气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类提供不确定性决策做参考的。

其实,在写之前,不断地翻看了古代的一些典籍,看一下古代的典籍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在翻看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不过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出现了。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还是来回顾一下上古人民对于灾难的认识吧。最早有关于灾难的记载,当属《尚书》了,但是尚书的记载只是记载,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更谈不上预测,到了孔老夫子的《春秋》才慢慢开始用时间与灾难相结合,所以在左丘明作《左氏春秋传》的时候,开始记载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对 与灾难的解释,这些解释其实也是非常的简单,还没有一定的体系,还是为了解释而解释的情形。

进入汉代之后,由于人类的思想开始异常成熟,所以很多人寻找解释自然灾难的途径,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的继承者,当时的《春秋》有三家非常有名,一是公羊学派,一是谷梁学派,一是左氏春秋学派,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主张,也有不同的阐释体系。董仲舒所代表的公羊学派因为占据了朝廷的主流地位,所以被大家广为接受。

董仲舒提出了人类史上一个最大的命题,那就是“天人感应”,现代所谓的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中医界的人比较少研究中国哲学史,所以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之间的区别,他们的前后顺序是什么。天人感应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灾异学说,也就是大自然的灾难,不一定是天灾,而很多时候是人祸。

其实,董仲舒的这个学说,在现代也很流行,比如关于汶川地震最让人恼火的不是地震死了那么多人,而是豆腐渣工程导致的伤亡远远比天灾带来的伤亡严重。按照董仲舒的意见,这就是典型的在上位的人有所失德导致的。后来的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其实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董仲舒,而且整个汉代的哲学发展都绕不开董仲舒。

在董仲舒的影响下,后世的哲学家在解释这些灾异现象时就有哲学基础,就有了合法性,所以很多学者解释灾异就异常灵活了,包括后来的刘向、京房等。

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按照京房等的说法,就是臣太强,君主没有作为,所以会出现山崩的现象,而根本原因就是金木水火殄土,所以导致了这个。并且在整个灾异事件过程中,可以看到阴雨的现象,所以解释时也说阳气郁闭,阴气不能下行,这个解释算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并没有太多的神秘主义在里面。回想2008年地震,其实明确有的一个现象就是地震之后又阴雨绵绵,当然这个在古人的观测中也出现了。

其实,这些预测,在汉代人的眼中已经非常神秘了,因为能够预测这些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掌握了《周易》的人才能做到。汉代的周易,很明显的一个特色就是与四时五行相结合,按照现代西方的研究思路,那是阴阳家与周易合流,如果稍微学过一点周易,就会发现,这两者必须合流,只有这样才能预测准。而真正到了唐代,这种依靠对气候的预测达到预测灾异的准确度才达到准确的程度,才真正科学化,可操作化。

这个体系其实就是五运六气体系,五运六气体系将古代最容易让人迷惑的日食、月食、大雾、冰雹、雨后天晴等现象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其中地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灾异,而五运六气体系也给出了解释。“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在五运六气的体系内,出现土郁则会有地震,而地震之后必然伴随着阴雨天气。

什么情况会出现土郁?在五运六气的体系之内,只有一个土不及的年份才会有地震,而且这种土不及是一个过度被抑制的现象。土不及的年份有很多,其实2008年是火太过,而火太过再加上一个厥阴风木在泉,不过,土郁到底是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一直以来也是个争论的点。

不管这些预测是否有效,但仅仅从现象的角度,地震之后必定有阴雨天气,而地震之前必定有土气不化的现象,则可以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至于地震到底是否有人犯上作乱,君主权威丧失,个人觉得大家可以多看书。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