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去哪里了?为什么说有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位?
#内经秘传养生书
《中庸》里面有一句话,在表达对大舜的赞美。这句话就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其实这句话就是对真人的描述,所谓的真人,一定是有寿命的,但是有寿命肯定就会有禄,有禄也一定有地位。
在古代,统治阶级就是这么一群人,不管是三皇还是五帝,他们都是一群真人,都是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也是生而神灵的,这群人还有一个关键的功能,那就是通天人。在《周易》以前,这群人主要就是与神仙打交道。
真人集团被《周易》集团团灭
在上古时期,统治阶级只需要保持对知识的垄断,就可以获得永久的天位,甚至说这类人都是整个宇宙的主。因为他们叫做“帝”,不是王,更不是天子。帝是天神,是天人合一的状态,这也是商朝以前的统治阶级的状态。
但是在统治阶级不思进取的时候,有一个人偷偷的把占卜,把沟通天人的技术学来了,而且还升级换代,最后演绎出来《周易》这本书的时候,《周易》这本书充满了理性主义的光辉。而商朝的真人集团就被一网打尽,之后的周王朝的天子就不再是帝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周天子不需要一位可以通天人的天师来辅佐,只需要文化就够了。
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此真人的世界就变成了圣人的世界,也就是说圣人在作用上取代了真人。圣人与真人之间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差距。真人是天人合一的存在,他们是可以通神人的,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巫师。但是圣人则是完成了自我觉醒的存在,他们的意义就是唤醒大家。
商周之际的变化,就是从这个真人到圣人的变化,人类开始觉醒,所以此时我们很注重“德”。不过德字在以前是没有心的,但是经过周朝的文化革命,也有了人心。这个德,不仅仅是儒家的核心,其实也是道家的核心。
《老子》是真人集团所作
在近代,不少人研究古代文化都从甲骨文下手,有的专家在研究了大量的甲骨文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子这本书其实是一个集团的人写的,这个集团就是那个被西周灭亡的商朝的真人集团写的。所以《道德经》本身就是关于真人的一本书,他们所提倡的境界,跟孔夫子的思想是有差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道家,还有道教一直把道德经当成是必修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本书就是一群真人被团灭之后写的书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儒家文化,就是一个基于真人文化的一次革新,而且是完全的吸收和全方位的超越,这就是《周易》与《老子》的差别。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儒家也是这个观念: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至高无上的位,也会有相应的禄,更有足够的寿命,这才是真人,这才是圣人。
内经养生往期精彩:
上古天真论讲了什么,什么是天真?
治未病,到底是什么意思?顺时养生,即是治未病!
时间才是生命的根本,哲学思想超前西方学者2000年!
四时养生就是阴阳养生,顺四时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