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中医辨证
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饮食不节,饮酒过多或嗜食辛辣,或情志过极,郁而化火,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等。所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胃火上炎,阴虚火旺,脾气虚弱,心火亢盛而发生口腔溃疡。临床则根据辨证之不同采用实火清泻,虚火滋阴,气虚益气等方法,方可取得疗效。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有疗效高、见效快、复发率低、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①胃火上炎:口腔溃疡,溃疡处鲜红,牙龈肿痛,口渴喜冷饮,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清胃泻火。
方药:生石膏25g、升麻10g、黄连6g、牡丹皮10g、黄芩10g、知母10g、白薇10g、生地黄25g、山栀8g。
②阴虚火旺:口腔溃疡,手足心热,午后或夜间加重,心烦少寐,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
方药:生地黄25g、牡丹皮10g、白薇10g、知母10g、泽泻10g、玄参15g、黄柏10g、牛膝10g、女贞子15g。
③脾气虚:口腔溃疡,其色淡红,反复发作,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头晕目眩,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健脾益气。
方药: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0g、当归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炙甘草5g、白花蛇舌草20g。
④心火亢盛:口腔溃疡,色鲜红,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小便黄赤或涩痛,舌红,脉数。治以清心泻火。
方药:黄连6g、黄芩10g、大黄8g、木通10g、竹叶10g、生地黄25g、白薇10g、生甘草6g,白花蛇舌草20g。
服法:以上4型,每日1剂,每剂2煎,分早晚2次口服,5天为1疗程。外用药:黄连10g、黄柏20g、青黛10g、硼砂10g、冰片3g,研末,外敷患处。
另外口腔溃疡分型治疗参考:
实火型口腔溃疡
实火型口腔溃疡的溃疡面小且深表面成黄色,有时甚至有积脓。喝热水、热汤后疼痛加剧。除此之外,还有口干口苦、烦热、睡眠不实、小便短赤、便秘等表现。牛黄解毒片、银黄含片对实火型口腔溃疡的疗效较好。
虚火型口腔溃疡
该型患者的溃疡面而浅,表面覆盖着~层白色的腐败组织。患者还可有心烦、两颊发红、倦怠无力等症状。虚火型口腔溃疡患者可服用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
肝火型口腔溃疡
类型的患者溃疡量较,溃疡面呈黄白色,周围有红色的水肿组织。症状严重时.多相邻的溃疡可融合成片,疼痛剧烈。闻时,患者可有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表现。用清肝火的龙胆泻肝丸治疗这类口腔溃疡的效果较好。
心火型口腔溃疡
心火型口腔溃疡好发于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的白领人士。这类溃疡多见于舌尖部位,从中医角度来看,舌尖属心。该型患者舌面比较干净,舌苔较少或无舌苔,舌尖与舌缘发红。这些都是心火旺的具体表现。此外,这类患者的睡眠质量往往不好。可服用一些具有滋阴、清心火作用的天王补心丹。
病毒感染型口腔溃疡
这类口腔溃疡多在感冒后发生,多由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引起。因此,在罹患病毒性感冒后应及时服用板蓝根冲剂、病毒灵或病毒唑等药物,以及早清楚局部残留的病毒.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
雌激素缺乏型口腔溃疡
某些女性朋友常在经期发生口腔溃疡,这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相关。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年期的女性也易罹患口腔溃疡。除了对症使用喷雾、含片等药物,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雌激素制剂。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糜”范畴。症见口腔内唇、颊、上颚、舌等处粘膜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呈椭圆形,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疼痛,进食遇酸咸、辣等刺激可使疼痛加重,可造成进食和吞咽困难,严重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