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师留给后人一个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子 申某某,男,57岁,沛县沛城镇申庄人,2015年7月15日初诊: 自诉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难以入寐,有时醒后不能入睡,伴畏寒。病后不断服用西药,疗效甚差,近月余服用安定以维持睡眠。刻下:畏寒,腰膝以下冷,头汗出,口唇色淡,舌质淡,舌尖红,苔薄白,六脉虚弱,右手尺脉为甚。予以: 附子20(先煎)干姜6炙甘草6茯苓20 酸枣仁30生牡蛎30 7剂水煎服,早晚服 服七剂后已能入睡,畏寒等症状亦减轻。继服14剂,诸症消失,脉舌正常,病告痊愈 临床心得:中医学认为睡眠是人与天地相应,阴阳消长变化所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之”指出自然界阳气一旦变化为自鸡鸣使,阳气逐渐增长,至平旦后阳气逐渐增长至一日最旺盛的阶段,人应充分活动使阳气张扬。日中后则阴气逐渐增长,阳气开始潜藏,至夜半阴气最盛,阳气潜藏最深,而人与之想适应则应睡眠使阳气得到充分的修养。由此可见,阴阳在不断的相互消长变化的过程中相交才能产生睡眠,阳气在睡眠种占有主导地位。 此患者证见畏寒,腰膝以下甚冷,头汗出,口唇色淡,舌质淡,舌尖红,苔薄白,六脉虚弱,而以右手尺脉为甚。症属肾阳虚衰,虚阳上扰。治以温肾潜阳。故炙附子,干姜用以温阳,酸枣仁,生牡蛎用以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