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片就是附子,附片是附子经过炮制后切成片状晾干制成的。
1、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拉丁文名:。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2、附片,属温里药,性味大辛、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之功效。
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因附於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但现在地区种植乌头,在收割时不用原来种下的老根,而是挖掘种植后新繁殖的块根,作为药用。药店供应的乌头与附子,实为一物,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为乌头、附子两药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
可见:是同种药材加工方法不同。
法半夏能与附子同入一付药吗?可以,我喝过,放点生姜解半夏毒附子与鹿茸都补肾阳,两者有何区别?鹿茸为血肉有情之物,大补元阳,属于补药。附子虽有“壮阳”作用,但走而不守,其壮阳作用,是温煦肾阳,用于肾阴寒过重之阳虚,属于驱寒药。附子是不是香附子?不是。是两种不同的中药,附子有毒,属于祛寒药,香附无毒,属于理气药。附子如何吃法?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9克(回阳救逆可用18至3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高敷;或切片贴敷艾炙。附子补充信息:1。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淡附片、炮附片,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2。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口腔灼热,发麻(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流涎,恶心,可能呕吐,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脉搏不规则(弱而缓),皮肤冷而粘,面色发白,可能突然死亡。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给予催吐剂;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及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兴奋剂;注附子和麻黄可认同时煮吗?附子已经是经过炮制降毒的炮制品,一般不需要先煎煮,但要控制用量。麻黄和附子本身无配伍禁忌,可以一起煎煮,但两者均属大辛大热的药性。叠加使用时一定要遵医嘱。附子和香附有什么区别?
l附子的来源及形状特征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川,主产于四川、陕西省,采挖后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炮制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难折断,受潮则变软。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环纹(形成层),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2)黑顺片: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2—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脉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3)白附片:形状、大小、气味与黑附片相同,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切片厚约3mm。2白附子的来源及形状特征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Engl的干燥块茎川,习称“禹白附”,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省。药材呈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具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富粉性。无臭,味淡,嚼之麻辣刺舌。3香附子的来源及形状特征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习称香附子。药材多呈纺锤形,或略弯曲,长2—2.5cm,直径0.5一lcm。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数个略隆起的环节。“毛香附”在节上常有棕色的毛须及须根痕。“光香附”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白色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点状维管束散在。气清香,味微苦。4讨论附子的处方用名有附子、制附子、附片、明附、本附、姜附、淡附、制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子等,白附子的处方用名有白附、白附子、制白附、制白附子、白附片、禹白附、关白附、关附等,香附子的处方用名有香附、香附子、香附米、附米、毛香附、光香附、制香附、黑香附、七香附等。处方用名多,而且有的十分相近,临床工作中容易混淆,建议处方用名在药典中应给予规范。
古代的附子粉是什么?
附子是乌头的子根,里面还有乌头碱,是一种含有剧毒的中药材。
但是一般所谓“附子粉”,是用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独角莲加工而成。独角莲也是一味含毒中药材。独角莲球茎供药用,逐寒湿、祛风痰、镇痉。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治跌打损伤、淋巴结核。
另外,独角莲对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医疗效果,民间用独角莲配药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独特疗效。
用毒角莲加工而成的白附子粉,自古就被用作美容医疗。
《名医别录》载:“主面上百病。”
《海药本草》载:“主治疥癣,头面痕,入面脂皆好。”
《日华子本草》载:“治一切冷风气,面皮瘢疵。”
《本草蒙筌》载:“治面上面病,可作面脂……研末收囊湿痒。”
《本草纲目》载:“去头面诸风百病,疵皮,酒和贴之,自落。”
《本草从新》载:“阳明经药,能引药上行,治面上百疾,阳明之脉荣于面,白附子能去头面游风,可作面脂,消瘢疵,祛风痰。”
《普济方》载:用七白丸(白附子、白及、白蔹、白芷、白僵蚕、白茯苓、白术各等份为末以蛋清调之涂面)治面上厣色有雀斑。
《备急千金要方》载:以白附子为末酒和之敷面治面黑。
《本草纲目》载:莹面粉(白附子、冬瓜子、白及、石榴皮等份为末,酒浸三日,洗面后涂之,久则令面莹如玉)治面黑不白或面部黑褐斑。
古代许多妆粉、香粉的配方中,都含有白附子粉。
如,孙思邈《千金翼方》,香粉方:白附子、茯苓、白术、白芷、白蔹、白檀(各一两);沉香、青木香、鸡舌香、零陵香、丁香、藿香(各二两);麝香(一分);粉英(六升)。
但前面也说了,白附子含毒,所以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