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学习 / 正文

日常艾灸这几个穴位可缓解各个部位的疼痛的方法

人体自带治痛穴,如果只是单独应用某一个治痛穴,有效,但是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疼痛时,可能会略选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这时我们只要找到与之相对的一些辅穴,效果会倍增10倍! 合谷 + 太冲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艾灸: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病症,称之为“面口合谷收”。 内关 + 足三里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艾灸:内关穴为心包经的腧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梁丘 + 公孙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艾灸: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止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气海 + 三阴交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艾灸: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合谷 + 内庭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艾灸: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按揉、刮痧、艾灸,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中脘 + 足三里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艾灸: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