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同病不同方
帮大家扫扫误区。
很多非医学专业的朋友很相信验方,经常拿着网络上的中药方子过来,说“大夫,我要配这个药,很适合我吃。”
本着负责任的原则,还是会认真的把脉看舌苔询问病情,大多数和拿来的处方不对症。
和病人解释一翻,一部分还是坚持原方。好吧,不信任我咯(摊手)。
反正现在是有了网络人人都可以当医生了。中医西医皆可,厉害了,国人们。
还是那句话,中医必需辨证论治。
不同的病可能用的是同样的方子,同一个病不同的人方子也可能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个病,处方也经常不同。
举个栗子,看下面的医案。
男病人,反复咳嗽一个月。
询问病情:
我
咳嗽有痰吗?什么颜色?
干咳,没什么痰,偶尔吐出来白色的。
病人
我
你什么时候咳嗽厉害呀?白天晚上咳嗽有区别吗?
有有有,我是晚上咳嗽厉害。
病人
我
喝口热水、洗个热水澡咳嗽会减轻吗?
会会会。
病人
再结合“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其他不适,辨证为水饮内停。开了5帖小青龙汤加味。
PS.一般医生问的都没有废话,句句都是辨证的点,有时候病人思维比较跳跃的,还得及时拉回来。
大约一个半月后,这个病人又来了。
(顺便夸夸自己,一般我看过病人基本上都能记得住。)
进来就说:“大夫,我又感冒了,上次的药很灵,吃了就不咳嗽了,老方子再给我开帖吧。”
我先不说话,把了脉,寸脉滑数。心中有数了,痰热蕴肺,老方子肯定不能吃。再看舌苔,舌偏红苔黄厚,问痰量怎么样?什么颜色?告知黄色,量多。好,一一佐证。
开了5剂的桑白皮汤加减,顺便给他做了健康教育——同病同人却不一定能用同方。
5天后复诊,咳嗽大减,然后上方稍加调整,继服5帖。
看,同个人,两次咳嗽,用的处方截然不同,因为証型不同呀,第一次是水饮内停,第二次是痰热蕴肺,前者需要温肺化饮,后者则采用清热化痰。
大家都听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样的论点,其实还有“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样的诡辩论。
同样这一秒的你也已经不是上一秒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