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护理知识 / 正文

宝宝夜醒后必须抱睡、奶睡,除了熬着,只能先改善这点。

宝宝夜醒后必须抱睡、奶睡,除了熬着,只能先改善这点。

好多宝宝夜醒后,必须得抱睡或者奶睡,还有些宝宝必须得抱着摇着才能睡,这让妈妈们非常疲劳,其实这基本都是睡眠联想的问题。

啥是睡眠联想,就是孩子把入睡的方式,联想成入睡的条件,不这样就睡不着。

孩子夜醒是非常正常的,醒来后,没有入睡的方式了(奶、抱、摇等),那就没法睡,只能哭,把爸妈折腾起来。

那怎么办呢?如果妈妈觉得没啥问题,可以熬着,如果太困了,受不了了,那就从入睡开始培养吧,让孩子把自己躺着作为睡眠的联想,就解决了。

至于这样做的原理和方法,大家看正文吧,是大家很喜欢的又妈写的。

作者:又妈
因为生了一个、一个、又一个娃,
大家也常叫我「又妈」

在平时的咨询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家长:「又妈,我家宝宝入睡的时候挺好哄的,抱一抱就睡了,也很好放下。就是后半夜总是醒,怎么破?」

一系列的睡眠基础排查之后(睡眠环境、孩子饥饿等)...

我:「妈咪,考虑一下入睡习惯改变的,不要再抱到睡着才放了啦。」

家长:「又妈,入睡抱一下就睡,挺轻松的,我觉得不需要改。你就和我说说怎样做能让后半夜睡的更好一些吧。」

我:「……」

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小伙伴们聊一聊,睡眠咨询师们总是会这么「不近人情」地坚持:「睡眠改善需要从就寝时的入睡习惯开始着手改变」的这件事情。

1、为什么建议睡眠引导要从入睡习惯开始
2、怎样制订合理的入夜和夜醒改善计划
3、关于引导方式的选择

睡眠引导从入夜开始的原因

第一,在夜觉就寝的时候,宝宝的睡眠驱动是最强的。睡眠驱动随着夜间睡眠的进行,会呈现逐渐消弱的状态。

所以,当你希望改变宝宝的睡眠习惯,让宝宝在新的方式下入睡,入夜开始改变是最容易成功的。

如果家长选择跳过入夜方式的改变,而是直接对夜醒进行干预,因为睡眠驱动的变弱,很容易出现哭闹时间增加,甚至半夜起来根本就不再睡的情况。

第二,入夜时候尝试并成功地在新的方式下入睡,可以让夜醒的改善相对容易。

虽然在入夜阶段实现了自主入睡(各种程度的),并不一定会「自动」保证从此就能安睡整夜。但是入夜方式的改变一定会正面的增加安睡整夜的可能性。这就好比学习基础提高了之后,解出难题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

第三,家长的因素。

家长在宝宝入夜阶段的精力更好,更容易坚定的执行睡眠改善计划,而不会像半夜两三点那样,面对宝宝哭闹的时候,因为自己被自己的困意打败,无法坚持而又妥协。

入夜和夜醒改善计划

在开始睡眠引导之前,一定不要忘了优化宝宝的睡眠基础。不然再合理的计划也是枉然。

睡眠基础优化包括:创造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了解宝宝的睡眠信号、合理化作息安排、建议并保持睡前程序的一致性、排查身体健康方面的因素、并重视自己与宝宝的情感连结以及清醒健康状态等。

睡眠调整的方案一:如果你对你选的引导方式有信心,那么你可以选择入夜习惯的改变与夜醒改变同步进行。

入夜的时候,你选用的是什么样的引导方式,那么宝宝夜醒的时候,请用同样的引导方式去回应宝宝。

睡眠调整的方案二:如果你对选择的引导方式并没有很强的信心,那么建议家长先只对入夜方式进行改变,所有夜醒的处理仍旧保持「老样子」就好。

给自己3-4天的时间专注入夜方式的改善,当宝宝对该种引导方式反应良好,家长自己也更有信心之后,再把入睡使用的引导方式用到夜醒部分的改善。

温馨提示:夜醒改善不等于不给宝宝喝夜奶。一般来说3-6个月的宝宝需要2-3次夜奶;6-9个月的宝宝需要0-2次夜奶;9-12的宝宝还有0-1次夜奶,都是可以接受的。

引导方式的选择

引导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两个大类:辅助自主入睡和完全自主入睡。

辅助自主入睡:这种方式的核心是用低强度的安抚方式替代高强度的安抚方式。

拿有奶睡习惯的宝宝举个列子:我们可以尝试用先用抱哄替代奶睡;然后用床拍替代抱哄;接着用陪伴语言安抚替代床拍;循序渐进向自主入睡靠近。

完全自主入睡:与辅助自主入睡不同的是「改变的起点」。

这种方式下,不管你家宝宝所习惯的安抚方式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都会直接从「床上入睡开始」。安睡女士的椅子法和法伯法是这个类型常见的两种引导方式。

以上~

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育儿直觉
让你特别纠结和犹豫的办法
很难坚持,也无法成功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