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氟?丨谈一谈氟化物的防龋应用
本文转载自:卓正诊所Distinct Clinic
在之前的科普中,我们提到了儿童龋病预防的原则和策略,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生率呢?下面我们将陆续向大家介绍几种目前公认的有效防龋措施。今天的主角是拥有半个多世纪应用历史,被誉为20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大贡献的氟化物防龋。
氟的来源和作用
氟元素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是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是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组分,适量的氟可增加骨硬度及牙齿的耐酸蚀能力。
人体内氟的主要来源是每天摄入的饮水(约占65%)和食物(约占25%),另外还有少部分来源于其他途径,比如空气(氟污染)、口腔局部用氟、含氟维生素等。
氟化物的利与弊
许多发达国家的患龋水平在过去几十年间显著下降,这样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各种形式氟化物的使用。相比之下,我国氟化物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对氟的认识和推广仍存在着许多阻碍。
以含氟牙膏为例,目前欧美等很多发达国家市售牙膏几乎全部是含氟牙膏,而在中国却有不少家长“谈氟色变”,部分商家的儿童牙膏甚至将“不含氟”作为产品卖点,宣传其安全性。笔者走访了多个连锁超市后遗憾的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国内生产的儿童牙膏都不含氟。
确实,氟化物是一把“双刃剑”,在骨骼和牙齿矿化时期摄入过量的氟可能会导致氟牙症、氟骨症等疾病的发生;但是,合理使用适量的氟化物不但不会导致氟中毒,还能促进牙齿骨骼矿化,有效降低龋病发生率,这是氟化物防龋应用大半个世纪以来,众多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
所以,一味夸大氟的毒性,掩盖氟防龋的重要作用,是极其不合理的。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氟化物,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氟的防龋作用,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氟化物防龋机制
目前认为,氟化物防龋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抑制牙釉质脱矿;
促进脱矿釉质的再矿化;
影响致龋菌代谢活动来抑制细菌的黏附和产酸。
氟化物防龋措施
氟化物防龋措施包括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两个方面。
▍全身用氟
简单来说,就是将氟化物“吃进去”,通过消化道吸收氟化物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转运至牙齿及唾液等组织,达到防龋目的。主要措施包括:饮水氟化、食盐氟化、牛奶氟化、氟补充剂(氟片、氟滴剂)等。
其中,饮水氟化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措施,半个多世纪以来多个国家采取了这种方式,并对其安全性做了系统广泛的研究,结论表明氟化到适宜浓度的自来水对人类安全没有任何威胁,同时可以使龋病患病率减少30%~50%,非常适合作为社区防龋措施进行推广。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地区的自来水氟含量远低于适宜氟含量(0.7ppmF),但饮水氟化的项目始终未起来。
▍局部用氟
即采取不同方法将氟化物直接用于牙齿表面,抑制釉质脱矿和促进再矿化,提高牙齿抗龋力。主要措施包括:含氟牙膏、含氟涂料、含氟凝胶和泡沫、含氟漱口水等。
其中,含氟涂料含氟浓度高,所需剂量少,减少了误吞风险,能快速凝固并黏附于牙面上,操作简单用时短,且少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非常适合低龄儿童。
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提出:单位剂量的氟化物清漆(fluoride vanish)是推荐给6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唯一一种专业氟剂。
根据美国牙科协会(ADA)和美国疾控中心(CDC)建议,至少连续2年,每隔半年涂氟一次。对于高风险的儿童,建议每3个月涂氟一次。(进一步了解涂氟可阅读《我们的牙齿如何与氟亲密接触?》)
AAPD氟化物使用策略
2018年,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在最新修订的氟化物使用策略中,确认了氟化物作为辅助性防龋措施是安全有效的,并给出了氟化物的治疗建议:
基于证据的综述证实,用于预防和控制龋齿的氟化物既安全,又能有效减少龋齿发病率。
赞成并鼓励在可行情况下将公共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调整至最佳水平(0.7ppmF)。另外,氟化物补充剂在减少龋齿方面是有效的,应考虑对饮用低氟(不足0.6ppmF)水的有患龋风险的儿童进行氟化物补充治疗。
含氟牙膏在减少儿童龋齿方面是有效的,鼓励所有儿童每天两次使用适量含氟牙膏刷牙。对于3岁以下儿童,使用不超过涂片或大米大小的含氟牙膏;对于3至6岁的儿童,使用不超过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
专业应用局部氟化物治疗,如5%的NaFV或1.23%的氟凝胶制剂,能有效减少有龋齿风险儿童的龋齿发生。鼓励对所有有龋齿风险的人进行专业的氟化物治疗。
其他局部氟化物产品(如处方强度-家庭使用0.5%的氟化物凝胶和糊剂;处方强度-家庭使用0.09%的氟化物漱口水)也可以有效的减少龋齿(建议6岁以上儿童使用)。
使用38%的氟化银(SDF)可阻止乳牙龋损空洞病变,可将其作为全面龋病管理计划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大量证据表明氟化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防龋措施之一,我们应遵循氟化物的应用策略,安全合理的利用它为牙齿的健康保驾护航。
【赵河川医生在卓正医疗成都区域出诊,您可以通过400-822-0909或“卓正诊所”小程序预约】
在线咨询赵河川医生
本文知识点:儿童龋病
在对话框回复以上关键词
即可获得相关知识点文章
资料来源:
1.Best Practices on Fluoride Therap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
2. Policy on Use of Fluoride.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
3. 胡德渝.口腔预防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本文经卓正医疗健康信息组审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要同医生讨论和咨询。对这篇科普文章任何建议,可以发邮件至:medicine@distinctclin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