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肺痿
《金匮药略》里论述肺痿病因及治疗,《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有肺痿的条目,光明中医函授教材《中医内科学》也有肺痿。但到了《中医内科学》1997版,肺痿“消失”了!
肺痿为何从教材消失?是没这种疾病了,还是本着简化的原则,还是其他原因,不好妄加揣测了!但中医疾病命名的随意性,却是众所周知的。比如感冒是一个病,咳嗽又是一个病。可是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嗽发作时也有全身不适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看病的医生们,多采取办法,是西医病名中医治疗,然后找个中医病名写上交差。因此病人会发现鼻炎、咽炎、气管炎对应的中医病名不是咳嗽就是感冒。这么应用,将来发展如何,不得而知!但目前应用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好,姑且继续应用。
肺痿从《中医内科学》消失了,但是并没有从临证医师的视野消失。对于治疗上呼吸道系统疾病,如鼻炎、鼻窦炎、咽炎并发、支原体肺炎后期,参照肺痿辨证思路,辨寒热、辨津液损失程度,选用麦门冬汤、真武汤、温经汤等方剂,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最后说一说肺萎与鼻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原则是鼻炎、过敏性鼻炎出现类似肺萎的症状群,病机属于气伤阴伤津液损的,即可参考肺萎治疗经验。有鼻炎伴鼻窦炎,出脓黄涕的。有脓色黄,肯定是有热了,再看有无怕冷,有无口干舌燥,判断有无寒闭与津液伤。无寒则直接清热生津,有则温阳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