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跟着中医前辈们学用“附子”(续)

跟着中医前辈们学用“附子”(续)
:今天跟着10位中医前辈们学习附子的用法。

01
于凯成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5~20g,常用以下配伍:

配桂枝、白术、大腹皮、葶苈子,治心衰水肿。

配麻黄、桂枝、细辛、淫羊藿,治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人参,治休克。

于凯成认为,本品有毒,内服须经炮制,且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02
马连珍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10~20g,常用以下配伍:

配人参,即参附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配桂枝,治阳虚血瘀型胸痹。

配白术,治心脾阳虚证。

配黄芪,治心衰,有补气固表之力。

配桑白皮、葶苈子,治心衰喘咳。

配大黄,治心衰,可降气通大肠。

配水蛭,治心脏病,可逐瘀止痛。

马连珍认为,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其性辛热燥烈。一般用10g,先煎,根据病情可用至18~20g。

03
王乐善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3~10g,常用以下配伍:

配干姜、炙甘草,治四肢厥逆。

配人参、白术、炮姜,治中寒呕利腹痛。

配甘草、白术、桂枝,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

04
石景亮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5~30g,常用以下配伍:

配大枣、沉香、炙甘草、太子参、麦冬、枸杞子,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茯苓、刘寄奴、白术、白芍、淫羊藿、生姜、仙茅、陈皮、生黄芪、地龙、益母草、玉米须,治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

配红参、干姜、大枣,治阳虚大汗、休克虚脱。

石景亮认为,附子用量30g以上者,需先煎2小时,以减轻其毒性。

05
朱良春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3~6~30g,常用以下配伍:

配人参、麦冬,治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配党参、炮姜、白术,治脾阳虚之久泻。

配桂枝、细辛,治风寒湿痹。

配桃仁、红花、败酱草,治慢性肾炎。

配黄芪、菝葜,治慢性肾炎。

朱良春认为,大剂量使用附子,煎时宜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蜂蜜一匙,以防中毒,也可将附子先煎半小时。煎附子之水要一次放足,不能中途再加凉水。

06
朱育华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6~150g,常用以下配伍:

配秦艽、桑枝、桂枝,治寒痹。

配干姜、茯苓、车前子、高良姜,治脾胃虚寒性胃痛、泄泻。

配红参,治疗各种休克及虚脱证。

朱育华认为,临床多从20g开始,逐渐加量至150g,可使痹痛减除。入汤剂先煎30分钟,然后入其他药物,未发生过毒性反应。

07
杜雨茂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3~30g,常用以下配伍:

配干姜、炙甘草、肉桂等,治阳虚欲脱。

配桂枝、白芍、高丽参、黄芪等,治阳虚恶风。

配干姜、炙甘草、人参,治阳虚发热。

配葱白、胆汁、白芍等,治格阳于外。

配理中汤等,治虚寒泄泻。

配熟地黄、川断、巴戟天、枸杞子、艾叶等,治肾气虚不孕。

配肉桂、海马、巴戟天、鹿角胶、紫河车等,治五迟五软。

配茯苓、泽泻、桂枝、葶苈子等,治阳虚水肿。

配川乌、桂枝、细辛等,治阳虚痹证。

桂附丸为主,加牛膝、龙骨、牡蛎等,治上盛下虚证。

杜雨茂认为,凡有四肢厥逆、脉微等阳虚欲脱征象者必用附子。

08
李士懋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3~60g,常用以下配伍:

配桂枝、细辛、茯苓、白术,治冠心病。

配麻黄、细辛,治水饮射肺之咳喘,胸中窒闷。

配桂枝、茯苓、白术、泽泻,治水肿、尿少。

李士懋认为,附子宜先煎1小时,以去毒性。曾有1次用附子8g,因炮制不好而出现口麻、心律不齐,但先煎则未见毒性反应。

09
李文瑞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3~30g,常用以下配伍:

配桂枝、白术、白芍等,基本方用天雄散加减,治男子不育之少精症、精液清稀症、精子活动低下症。

配仙灵脾、黄芪等,基本方用真武汤加减,治甲状腺功能减退。

配麻黄、细辛、桂枝、白芍,基本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心率慢者。

配老鹳草、威灵仙、鸡血藤,治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寒证者。

李文瑞认为,附子大辛大热,具有温肾壮阳,逐寒生精,倾浊生水,宣痹止痛之功。

临证用制附子,如辨证准确可重用,但宜逐渐增量。重用时应延长煎煮时间,以去其毒。

10
吴生元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30~60~100g,常用以下配伍:

配干姜、甘草,治一般阳虚证。

配干姜、肉桂、甘草,治阳虚里寒证。

配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治虚寒泻利。

配麻黄、细辛、桂枝、生姜、大枣、甘草,治阳虚感冒。

配陈皮、半夏、茯苓、炙麻黄、细辛、杏仁、干姜、甘草,治慢性痰饮咳嗽。

配补中益气汤,治中阳虚、气虚下陷之脱肛、脱疝、子宫脱垂。

配苓桂术甘汤,治心悸怔忡及心力衰弱。

配桂枝、细辛、川芎、怀牛膝、羌活、独活、五加皮、薏苡仁,治风寒湿痹。

配半夏、生姜,治妊娠恶阻。

配干姜、葱白,治阳虚发热。

独附汤、参附汤加肉桂,治脱阳、亡阳证。

吴生元认为,制附片成人每剂药用30~60g,个别阳虚阴寒重证亦有用至100g以上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扶阳第一要药附子》,傅文录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04。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猜你喜欢,点击可:
附子还能治“失眠”?!
“附子”之用,但见一二症便是,不必患得患失
“补肾助阳”药对介绍:熟地+附子、熟地+肉桂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