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任:略论芍药 —— 附芍药过敏案一例
:本文从芍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古人和何任先生本人的运用经验,及一例芍药过敏病案这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芍药的临床应用,颇有临床参考价值。特此推送,以飨读者。
芍药是一味很古老的药物,同时也是近来被科学研究表明药效可与人参媲美的药物。
据《健康报》1991年4月11日第5386期报道:白芍和人参对由环磷酰胺抑制的溶血素抗体生成和迟发性变态反应都有升高作用;对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干扰素的诱导作用等均有增强功能。
另外,白芍还对实验致低的胸腺细胞增殖反应有增强作用;对酵母多糖诱发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过氧化氢的释放有双向调节作用。
在临床药理方面,白芍和人参均有抗应激、抗疲劳、镇静、增进记忆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动、抗辐射和抗肝毒性,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等方面的作用。
人参在调节心血管功能,调节细胞代谢过程上有着优势;而白芍在镇痛,改善睡眠,治疗乙肝等方面有着人参没有的作用。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到,白芍药用至今之所以为医家所重视,主要是它的临床价值高。
古代医籍对“芍药”没有“赤”,“白”之分。
按照我国《药典》记载: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采集洗净,除去头尾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赤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另有一说,赤芍也用芍药野生品种的根,皮色较苍老者,采集去泥晒干。
1
古人用芍药经验
芍药出自《神农本草经》,列于“中品”,谓:“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
其他医籍用芍药者,首推《伤寒杂病论》。原文提到芍药47次,于40左右处方中用芍药。
归纳为:
一、益阴和营类。如治太阳中风、阳强阴弱诸证,如桂枝汤、葛根汤等方,主要是与桂枝配合。
二、柔肝,缓急止痛类。如芍药甘草汤、四逆散等方,主要是与甘草配合。
三、养血和营类。如当归四逆汤等方,主要是与当归配合。《伤寒论》用芍药除以上几方面外,其他方面用处也不少。
有人认为《伤寒论》应用芍药,具体应用广泛,虽有不同方剂的配伍,但都是在芍药具有“通”的主导功用下发挥其不同药效的。
“通畅营气”,如芍药在桂枝汤中的应用等;“通调肝”,如芍药在四逆散中的应用等;
“通便泄下”,如芍药入麻子仁丸中等;“通利水道”,如芍药在真武汤中的应用等;“通络行滞”,如当归四逆散中之用芍药等。
此种归纳芍药为“通”字,言芍药之性能,作为一家之言,颇可参考。
2
临床应用芍药之体会
历代对芍药之探讨评议甚多:有谓其酸苦微寒,破阴散结;有谓治下利,能从里和;有谓芍药治汗后反恶寒者,为敛其外散之气;有谓芍药为血中之气药,为破而不泄;有谓芍药是补剂……等等。
诸说虽难尽同,但亦可观芍药功用之广,用得恰当,确能药到病除。
前已讲过,用芍药最多最广者,首为张仲景。后人亦无非在张氏经验上再加以分析探索。
张氏当时所用芍药,经推考,当是赤芍。
芍药,至六朝始有赤、白之分。
本人临床常用芍药,略述如下。
古人说:白芍能补,赤芍能泄。而实际上用白芍,是以其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平肝阳为主;用赤芍,是以其凉血活血,消痛散肿为主。
表邪用芍药,例如太阳中风,用经方桂枝汤时,其芍药多用白芍。此时白芍是配桂枝而用,《医宗金鉴》所谓:“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
又如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中芍药虽不是主要的,但却起益阴养血,特别能起和胃之用。
又如治表邪实证,颈项强痛之葛根汤,其芍药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濡润经脉之作用。
里症用芍药,肝气郁结,脘痛腹胀,肝脾不和诸证,常用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等。
例如,脘腹疼痛或大便泄下,四肢逆冷的四逆散证,用之透解郁热,疏肝理脾,方中芍药是辅助柴胡,养肝和营止痛之用。
用本方加减以后治神志病,为运用经方得心应手之佳剂。
又如治腹痛便脓血的湿热痢下,用芍药汤以行血调气,清热解毒时,方中芍药是和血止痛的主药,用量亦较他药为重。我常用赤白芍各15克,效果满意。
再如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要方。曾以之治每冬四肢冻疮不已患者,见效迅速。此方中芍药是辅桂枝养血和营的。
又如当归芍药散治妇科腹痛,有健脾渗湿之功。
至于治历节、关节疼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寒、湿侵注关节的其他痹证,芍药当是主药之一,以白芍、生甘草再加豨莶草、威灵仙、木瓜等都有明显治效。
芍药用作补法亦甚多,如建中汤、四物汤等,均以白芍为主。
总之,本人临诊用芍药甚多,表方用之,里方用之,寒方用之,热方用之,补方用之,泻方用之,和方用之,清方用之。
凡无方不用之,但总在诊断明细,认证确切,当用则用。
3
芍药的不宜用及过敏
古有“减芍药以避中寒”之说,寇宗奭亦以为气虚者禁用。
朱丹溪曾说:“产后不可用白芍,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
可见对芍药的应用,古人可能亦有过教训,所以告诫后人,应加注意。
但清人黄宫绣说:“然用之得宜,又有何忌”,关键是诊断明确,辨证确实,用得恰当。
我曾看到过一则报道:“白芍过敏1例”,为山东枣庄市齐村区人民医院中医科王君所写。
大意是:某女,喘憋,荨麻疹半天,腹痛泻,便脓血,寒热,去医院检查诊治,给芍药汤2剂,半小时后,呼吸困难,喘闷,瘙痒,身热,烦躁。考虑过敏,给扑尔敏等好转。
次日,腹痛便脓血,再予芍药汤加味,半小时后又出现上述过敏反应。
经对照方药、筛选,拣出全部白芍,试服之,腹痛泻好转,且无过敏反应。
后又试给患者加入小剂量白芍3克,则又喘憋,荨麻疹,给抗过敏药后痊愈(详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第68页),虽只一例,亦足为用药者参考。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何任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8年1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百度图片。
//////////
猜你喜欢,点击可:
不一样的“芍药” | 本经中药
岳美中先生:芍药功效四讲
仲景经典药对:桂枝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