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外感燥邪咳嗽,桑杏汤主之 —— 外感燥邪初期的辨治规范

外感燥邪咳嗽,桑杏汤主之 —— 外感燥邪初期的辨治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肖相如频道(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欢迎了解!)
注:今日推送第二条为肖教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与“大家中医”平台合作,为大家进行义诊的通知,让伙伴们足不出户,就能咨询相关病情,速速传播!

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鼻燥,舌红,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

证候分析

外感燥邪初期,病位在肺,易伤肺津。

肺津损伤,影响肺的宣降功能,故可致咳嗽;肺津伤,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鼻燥。

津伤导致阴虚,阴虚可生肺热,所以可见舌红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等肺热之征。

治 法

清宣肺热,养阴润燥。

方 药

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生甘草、苇根)加沙参、梨皮之类;

或用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杏仁、沙参)。

方药说明

桑菊饮和桑杏汤皆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上焦篇第6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上焦篇第55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桑菊饮是清宣肺热的主方,温病初期热邪犯肺,以咳为主者用之。

吴鞠通本身也将桑菊饮用于外感燥邪初期的咳嗽,但外感燥邪初期除咳嗽外,还有明显的燥伤津液的表现,用桑菊饮原方生津润燥的力量不够,需再加沙参、麦冬、梨皮、花粉等养阴润肺之品。

可以这么理解,外感热邪初期的咳嗽是肺热为主,有津伤的趋势和表现,但肺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肺热清则津自存;

外感燥邪初期的咳嗽是津伤为主,有肺热的趋势和表现,但是津伤导致阴虚,阴虚导致的肺热,肺津伤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应以生津润燥为主,兼清肺热。

桑菊饮是清肺热兼有润肺的功能,但润肺的力量不够。

上焦篇第54条:“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桑杏汤是吴鞠通专为外感燥邪初期咳嗽而设的方。

特别提示

外感燥邪初期,现行的教科书称为“秋燥表证”。将其称为“秋燥表证”的原因就是在外感燥邪初期有时可见“微恶风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燥邪没有收引、凝滞之性,不可能束缚人体的卫气,是不可能导致“恶寒”的。

所以“恶寒”不是外感燥邪初期固有的表现,而是外感燥邪的兼证,即燥伤肺津兼有外感寒邪。

有无“恶寒”,治疗是不一样的。

如果没有“微恶风寒”,则清宣肺热,养阴润燥即可,可用桑菊饮加沙参、麦冬、梨皮、花粉之类,或用桑杏汤;有“微恶风寒”则宜兼以散寒,在前方的基础上加荆芥、防风之类。

注:本文摘自肖相如著《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出版。

//////////

猜你喜欢,点击可:
外感病初期误治的原因(上) —— 张仲景的“矛盾”
外感病初期误治的原因(下) —— 叶天士、吴鞠通的“谬误”
“一个原则”搞定外感病的失治误治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