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14法(下)
:今天继续学习刘启庭先生的治咳十四法。
08
降逆法
适用于气机壅塞,升降不调证。
临床表现:自觉气冲咽喉致咳逆气急,胸胁满闷,口干舌燥,咳嗽连作。每至咳嗽呕吐出大量涎液方咳止,舌质红,苔白薄或粘滑,脉弦。
治疗:
宽胸下气,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5g(布包),代赭石30g,茯苓20g,半夏10g,陈皮10g,桔梗10g,枳实10g,生姜3片。
按:气以顺为和,以通为畅。若气机郁闭,上逆于胃则呕吐,犯肺则气逆上冲而咳嗽,凡见此证则应上升下行,药用旋覆花、桔梗宣通升上;赭石、半夏平冲降逆,使上下串通,气机畅通而咳止。
09
利水法
适用于水湿壅肺证。
临床表现:胸胁满闷憋喘,喉中稀痰上溢,咳嗽频作,有时吐血沫,此多为心气虚,气化失调,水湿壅肺。
治疗:
益气化湿行水,方用益气泻肺汤:西洋参10g,黄芪20g,葶苈子15g,炙麻黄10g,桑白皮10g,大枣7枚,水煎服。
按:此法适用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临床配合益气宣肺泻水法效果显著。
10
祛风法
适用于风痰闭肺证。
临床表现有外风,内风之别。
治疗:
外风表现为咳嗽气逆,咽喉刺痛,痰少清稀,鼻塞,时有喷嚏,泪涕皆出,此为风痰闭肺。
治宜祛风化痰,方用二陈化痰汤:茯苓20g,半夏10g,麻黄10,杏仁10g,荆芥12g,川朴10g,桔梗10g,陈皮10g,甘草10g。
内风则为肝肾亏损,虚风上扰,肺气闭塞,表现为咳嗽气逆或干咳无痰,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丝,头晕目眩,咽干舌燥,舌质红,苔白欠润,脉细弦。治宜滋补肝肾,熄风潜阳。
方用熄风宣肺汤:生地15g,麦冬15g,沙参15g,山萸肉15g,女贞子15g,生牡蛎30g,知母30g,川贝10g,甘草10g。水煎服。
按:此法应区分内外。外风俗称风呛咳嗽,治宜宣发为主;内风则属肝肾亏损,虚风上扰,肺失清肃,故治疗应在滋补肝肾的同时,濡养肺阴,使肝肾调和,肺气宣发而病除。
11
活血法
适应于肺内瘀血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逆,胸胁刺痛,时有吐痰带血,多有明显外伤病史。
治疗:
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活血化瘀汤:柴胡10g,黄芩15g,天花粉15g,桃仁15g,大黄10g,红花10g,桔梗10g,甘草10g。水煎服。
按:肺内瘀血引起的咳嗽,主要是血中带痰,刺激气道,故治疗应取活血化瘀之法,瘀化随痰而出则病愈。
12
益气法
适应于气虚痰阻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痰涎壅塞气道,无力排出,喘息痰鸣,尿遗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虚。
治疗:
治宜益气排痰,方用益气固本排痰汤:黄芪30g,白术15g,高丽参10g,山萸肉15g,山药20g,升麻10g,桔梗15g,橘红10g,炙甘草10g。水煎4小时,服1次。
按:气为肺之主,其根在肾,来源于肺,肺依赖气运而施清肃之力,当气虚肺失清肃时,痰液难以排出而气道阻塞,故治疗应取益肾健脾,使气之根源复生,助肺收清肃之功。
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肺气肿病人。
13
通便法
适用于老年急慢性肺系疾病,即腑实气闭证。
临床表现:腹满咳逆,喘憋气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白或黄干燥,脉虚数。
治疗:
宜通腑下气,方用瓜蒌承气汤:瓜蒌30g,大黄15g,川朴12g,枳实10g,桃仁15g,桔梗10g,甘草10g。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当大肠燥结,一则气机不能下行,二则浊气郁久上泛,肺失清肃而咳喘加重。
此证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患者,治疗不要因体弱而不敢用泻下药,但泻下药只可暂用,待腑通浊去,气机畅通,则咳喘自然减轻。
14
止血法
适用于肺内出血证。
临床表现:咳嗽,自觉血气上溢咽喉,时咳嗽呕吐,咳嗽越甚吐血越多,出血越多咳嗽越甚,二者互为因果。
治疗:
应以凉血止血为主,方用凉血地黄汤:水牛角粉20g (冲服),羚羊角粉2g (冲服),生地30g,丹皮30g,三七参粉2g (冲服),大黄10g,黄芩10g,川贝10g,芦根30g。
1日2剂,水煎4小时,服1次。
按:此类病证多见于慢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者。
中医认为,久病肺内积热引起热伤血络,治疗不应先顾虚,而应先凉血,使血安宁,血止后再复固虚。此证与脾不统血不同,因肺主气,以通为顺,气盛则血行,若过于补气则使血出不止。
注:《刘启庭医学经验荟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7年11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猜你喜欢,点击可:
杨志一:治湿十三法(上)
杨志一:治肝十二法(上)
颜德馨:活血化瘀方举隅(上)